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1
/ 2

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探析

牟彦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趋成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商业建筑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城市建设者关注的重中之重。

由此,在TOD模式(公共交通指导城市建设)的指导下,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在我国的大型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的交通、功能和空间的分析总结,深入探究TOD商业模式在我国商业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关键词:城市交通、商业建筑、TOD

引言

随着大中型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建设的日益完善和系统化,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公共轨道交通人流量大和流动性强的特点为轨道交通枢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商业建筑空间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空间中最具有活力和价值的部分,利用轨道交通枢纽的特点与商业空间结合设计,可以实现商业空间的利润呈指数增长。同时,这种商业开发模式也能够反向支持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与商业的综合开发,创造复合型商业空间。

1. TOD商业模式

1.1 TOD商业模式的概念

TOD商业模式即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而衍生的一种商业模式。TOD商业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能高效缓解城市空间和交通压力,TOD商业模式通过商业土地和交通规划相结合的模式,释放了城市空间不足的压力,同时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交通选择,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二是促进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建设,TOD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速器,TOD的开发让城市对轨道交通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大量的类似地铁、高铁、城际铁路、轻轨、BRT……等多样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被加速建设,为城市打造了一张串联起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网络;三是提升商业建筑空间的商业价值,给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带来了大量了人流,从而实现利润增长。

2、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复合型商业空间设计策略

2.1 复合商业空间的交通组织模式

商业建筑和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枢纽都是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空间,商业建筑作为城市服务型空间,常常位于城市核心区位,对于城市交通也会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TOD商业模式的提出将城市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空间复合考虑,既能缓解城市空间和交通压力,又能提升商业空间价值。交通作为此类复合商业空间的核心,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和交通空间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城市街道步行系统是对城市街道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人类精神层面来说,城市街道步行系统也能增加人们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商业空间作为与城市慢行系统紧密结合的空间,步行交通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与设计是提升商业建筑空间价值的重要手段。主要有地面连接、地下连接和空中连接等几种交通组织模式。

(1)地面连接

地面步行交通是城市的一级步行交通组成部分,商业空间与地面步行人流的连接是交通组织的重要考虑因素。商业空间的主要地面人流应该考虑人流的来向和人流数量,综合设置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站点,市民通过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到达商业空间附近站点后,通过设计广场、骑楼、风雨连廊等空间连接方式将人流连接至商业空间内部,实现对商业目标人群的引流。

(2)地下连接

现有城市公共轨道交通中,最为成熟的即为地铁轨道网络,位于地下设置,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和影响。在地铁轨道系统中,地铁站点分为起点站、终点站、中途站和换乘站,一般来说,换乘站是轨道交通中人流量最密集的部分,而步行换乘方式是最主要的换乘方式,将地铁的步行换乘与商业步行街的流线紧密结合,一方面为商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商业人气和效益,另一方面提升步行换乘空间的活跃度和趣味性,打造出更具有功能特色的轨道交通站点,互利互惠。当大型的商业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相连接时,可将部分的商业空间设置与负一层,作为地下站点与上部主体商业空间的衔接与过渡,既能将人流引导至于上部商业空间,又能将商业空间延伸布置于地下,提升商业空间多向度发展的可能性。

(3)空中连接

空中连接是实现多层次人流引导的重要手段,不仅仅能缓解地面空间压力还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的环境空间品质,通常用于轻轨一类的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的连接,以及不同商业区块之间的连接。常见的设计方法就是提供空中连接步道,设置多层次的步行空间系统,例如天桥、连廊、复合功能二层平台等等,通常将其设置于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区域,在分散人流压力的同时,引导人流至不同高度的商业空间,为二层及以上的商业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城市密度极高的香港,经常采用架设封闭式人行天桥的方式,将不同区块的商业空间和轨道交通进行一对一对一串联,形成风雨步行街道,不轻易流失一个客源。空中连接步行通道的设置,亦是香港商业能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复合商业空间的功能组织模式

当商业空间与大型的轨道交通枢纽站复合设计时,通常商业建筑空间采用围合型的功能布局方式,交通枢纽层通过中心的露天广场与商业建筑相连,中心广场能迅速聚集大型交通枢纽站点的人流,同时分散人流至围合在周边一圈的商业空间中去;当商业空间与中小型轨道交通枢纽站复合设计时,通常商业空间采平行或者垂直排列的功能组织方式,通过步行通过、人行天桥和风雨连廊等功能空间进行连接,整体的功能排列方式较为简单。

2.3 复合商业空间的空间设计手法

城市公共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的复合空间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高效化、舒适化、人性化的城市生活出行空间环境。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建筑都有其设计准则,我们需要在满足其各自设计准则的基础之上,合理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是实现复合空间设计的关键。

(1)中介空间的衔接

中介空间理论指在城市和建筑空间中存在的某种过渡空间。中介空间是为了将不同空间进行相互连接,避免空间之间的不延续。城市中的交通系统错综复杂,商业建筑空间作为城市中的重要节点空间,与城市交通系统的矛盾更加激烈。在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复合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引入中介空间的设计概念,利用连廊、广场、休闲区等中介空间将两者进行衔接,形成良好的空间过渡与融合,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空间舒适度。

(2)空间大小的对比

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空间相结合的重要原因是希望利用轨道站点人流量大的优势,将人流引导至商业空间中去,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提升。空间尺度感是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判断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商业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结合的空间部位,可以结合功能需求局部将空间进行放大和收窄,形成节点,大的空间会聚集人流,小的空间会限制人流,通过空间大小的对比提示使用者,达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3)空间虚实的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分隔除了采用实体空间隔断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虚化空间进行隔断,虚空间与实空间之间的结合和空间节奏的变化,能打造更为丰富和舒适的空间体验感。在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轨道空间需要视线引导的部位,我们通常可以采用一些玻璃、通透构件、小品绿化、中庭、吊顶等虚化通透的空间进行限定,这种方式能达到一种隔而不断的效果,实现空间视线的流通,同时提升空间的趣味性,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具有更好的商业吸引力。

5 .总结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轨道交通逐渐成熟,为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结合的复合型商业空间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枢纽就是城市人流的聚集处,更是进行商业活动的最合适之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需要积极探索此类复合型商业空间的设计模式,创造出动线高效且空间舒适的复合商业空间。本文对基于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复合型商业空间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交通、功能、空间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此类复合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期望对未来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1 ]周鑫.《基于寻路理论的铁路枢纽客站空间组织与设计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2009.12

[ 2 ]黄翠玲.《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8.05

[ 3 ]江玉林韩笋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理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