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芹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上海 普陀 200065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环境下,脑卒中患者受益于康复护理的程度。方法选取了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诊的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患80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而研究组则获得了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使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满意度进行的评分差异。结果在护理开始前,两组在FMA评定、ADL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级上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在护理结束后,两组在FMA评分、ADL评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神经功能损伤评级上则有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经过4周的护理,研究组在FMA评分、ADL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上则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上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显示出其高效的护理价值,它不仅能增强上下肢的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应予以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神经内科

引言

脑卒中为一高致残、高死亡率之脑血管疾患,纵观医学视角,此病状主要反映为脑部血流循环故障。对神经内科受诊者言,该症状是极为普遍的病变。随我国居民生活压迫感日增,此病患率逐步攀升。同时,医疗进步促使此病疗效获得显著进展。因其残留症状严重,如言语功能受损、半侧瘫痪等,病发后,病者生活水平逐渐衰减,对其及家人来讲仍是巨大挑战。为全面而深入地提升病者预后,对其实施更为精准的复健护理策略[1],或能显著减缓症状,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水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中,选取神经内科患有脑卒中的病人80例作为实验样本,进行随机分派。对照组中有男性20名,女性20名;其年龄介于62至79岁,年龄均值为(66.18±3.54)岁。而研究组包括男性18名,女性22名;他们的年龄范围是63至81岁,平均年龄是(66.22±3.21)岁。对两组的基本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P>0.05),因此它们具备相似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实施标准照护。常规指导病人需留意的内容,并确保病人拥有宁静的休养场所,增密查体与视察,迅速掌握病人的所需,并为其供给每日营养、从肢体的静态到活跃的练习等照护。

研究组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1)心理康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关于脑卒中的发病原因、疾患影响、治疗流程及疗效。频繁地与病人交流,密切掌握其负面情绪及导致原因,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例如,针对因病情未有显著好转的负面情绪患者,阐述坚定治疗的益处,及对于那些因担忧病变产生负面情绪的患者阐明该疗法的特点,同时分享成功的病例,旨在增进病人对治疗手段的信赖。(2)肢体康复操作:对于肢体功能受损者,要确保肢体位置正确,规避患侧萎缩、关节错位或畸形,健侧与仰卧交替翻身,减少患侧的使用,防止对患侧造成压迫。对健侧肢体,选择健侧位置,枕垫置于患侧之下,确保患侧肩部前倾90°,肘部直伸,患侧前倾,与前方另一枕垫保持一致。对于能够坐起的病人,执行坐和站的训练。将患侧放平于桌上,肘部略为屈曲,手心朝下,手指展开,背部直立,并在病人背侧放置坐垫,将身体质量转移至臀部。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转向患侧,周期性进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患的上下肢动作功能(FMA)得分(上肢范围0~66,分数愈高愈佳;下肢范围0~34,得分愈高愈佳)、生活日常技能(ADL)得分(范围0~100,得分愈高愈佳)、神经机能损伤程度(0~42得分,愈低愈佳)。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 26.0 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用 (x±s )来呈现计量信息,差异性通过 t 检验来测定;展示计数信息时以频数或比率 (%)为准,差异性则通过 χ2 检测,P<0.05 则表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评估护理之前与之后的上下肢活动功能 FMA 得分、日常生活能力 ADL 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

在进行护理之前,研究组患者的上下肢活动功能 FMA 得分(32.12±3.82)、(13.24±1.31)日常生活能力 ADL(31.18±3.20) 得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21.44±3.39)与对照组患者的上下肢活动功能 FMA 得分(32.27±3.28)、(13.28±1.44)日常生活能力 ADL(31.65±3.54) 得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21.51±3.46)之间,并未展现出显著的统计学上的差异(t=0.1884,0.1300,0.6229,0,0914,P>0.050)。然而,护理完成后,研究组患者在上下肢活动功能 FMA 得分(52.38±3.62),(23.24±3.62)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 得分(86.09±3.72)上较对照组的上下肢活动功能 FMA 得分(42.11±3.15),(19.23±2.42)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 得分(62.34±3.28)均有了明显的增进(t=13.5358,5.8243,30.2896,P<0.010),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8.381.1±1.10)较对照组(12.9-±1.64)也有了显著的下降,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t=14.4763, P<0.010)。

3讨论

脑卒中由于脑部血管意外断裂或者堵塞,导致血液无法输送至大脑的相关疾患[2]。该疾病的成因非常多样,发作迅速并且急迫,对于患者产生身心上的沉痛冲击,必须尽力强化肢体的复原锻炼,保障病患尽量松弛肌肉、促进气血流通,修复肢体活动,有力地加强大脑组织的血液流动,主动及时的增添血中氧分[3]

参考文献

[1]李丽娟,黄荣静,吴智芬等.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4):120-122+126.

[2]王菲.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2):25-26.

[3]时俊彬.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3):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