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流域传统乡村振兴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涪江流域传统乡村振兴研究

时哲明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商洛分公司 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家战略。传统乡村村落可以依据河水流域天然优势,发展经济、文化、风俗人情等特色。涪江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河流,本流域内传统乡村众多,与众不同,各有特色,分布着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居住着汉、藏、羌、回等民族,汇集各个民族特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论述了传统乡村原理和内容,并通过对涪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科学合理地规划涪江流域传统乡村以乡村振兴为总体目标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

关键词传统乡村;规划建设思路;涪江流域

1.引言

中国水系流域众多,最早的文明起源黄河,因河而繁荣发展。目前,国家规划发展长江三角洲战略,推动长江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圳依托珠江流域天然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城市景观。河水流域不仅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交通便利、景观壮丽等优势。传统乡村可以依据地理、文化等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涪江流域

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发源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北坡,自西北流向东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河流,属于长江支流的嘉陵江的最大支流,流经绵阳市、重庆市,最后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在运输沟通、旅游价值和农业灌溉等方面都具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涪江流域水资源古有最早开发的唐代的折脚堰与云门堰灌溉工程;现被邓小平同志赞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一支武都引水工程。

3.传统乡村

新石器时代,畜牧业的出现,慢慢从农业中分离,主要以农业为生计的氏族定居下来,出现了历史中乡村雏形。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乡村不仅是村民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是一种制度性的人群组织类型,具有相对独立、自然景观、特定经济体的地区综合体特点。从规划学角度来讲,乡村具有特色建筑、道路、小型活动广场、宅旁绿地、学校、超市、产业链等附属生活设施,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农业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传统乡村也称作为古村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艺术建筑美感、特色的风俗人情氛围等特点,简单地说,就是拥有物质形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凝缩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魂魄,维系全华夏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涪江流域传统乡村村落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为国家层面是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文物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目前已经共颁布了五批次的中国传统乡村村落名录,经查询,全涪江流域共计25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内;第二个为省级层面是自2012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与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在涪江流域范围内以绵阳市发展为主要特色的传统村落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省级传统村落共计41个。

涪江流域传统村落以羌族、藏族和汉族为主,其中涪江流域上游主要分布的是藏族、羌族人民传统村落,中下游分布着汉族人民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分布在中上游最为密集,下游次之,且大部分较有特色的区域处于绵阳市境内。

涪江流域一带的传统村落,多处于丘陵地带,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充足的雨量使山谷之间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对背山面水的涪江流域内的村落环境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内在含义。它的生态不仅是横向的结构,也是纵向的历史发展,传统村落较好地传承了历史传统,多数传统村落的生态关系是在历史上形成并发展、传承下来。

4.涪江流域传统乡村的规划建设

4.1传统乡村格局的保护

格局主要是指村落的整体轮廓、街巷肌理、建筑风貌、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水系以及其他重要环境要素的相对位置等,村落不同时代变化的格局是不断发生变迁的痕迹,象征村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村落的边界是村落刚开始营建划定的范围线,也是村落展示其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界面;尺度宜人的街巷是构成传统村落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部分传统村落的街巷与村落内的水圳、池塘、溪流等水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形成特有的景致;此外,在传统村落中,往往还散布着一些孤植或是零散的景观空间,这些景观空间虽然不大,但是通常位于特殊场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周围的山势和水势相结合起来,会成为村落里主体景观的补充或局部视觉景观的核心部分,通过造景的手法,它们往往与周围山川格局一样成为村落内部对景或欣赏的对象,包括重要空间节点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相对位置等。它们往往也是村落进行内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是村落内的精神文化空间。此外,村落边界的保护主要是控制处于村落主要展示界面上的立面、建筑位置、屋顶样式及材质、朝向、尺度,以及牌坊、古树等其他要素不被破坏。

4.2保护传统乡村村落的历史风貌

历史风貌是传统村落中最易感知、最能引起共鸣与最具表现力的特色组成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传统建筑物及村落空间的整体特色与历史氛围,所有建筑、风俗文化、构筑物等均参与历史风貌的构建与表达

[2]。对于历史风貌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历史风貌的监控与保护对象的复杂化,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破坏都具有综合性、长期性、渐进性的特点。因此,历史风貌也是传统村落中最为脆弱的保护要素。对于历史风貌的保护不是简单的通过保护一屋一瓦来实现的,因为其往往会受到新材料、新技术、新民居的威胁,老建筑会在不断的更新中逐步蚕食。因此,历史风貌的保护重点应该是对历史风貌的明确界定、还需要建立以建筑物保护为主长期有效的控制机制,同时还需要协调与历史风貌相关的各保护对象的保护措施。

4.3开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

通过整合传统村落优秀商业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启动村落旅游品牌,弘扬古村落文化传统,实现继承和发展的双赢局面。选择以本地资源为原料、传统技艺为特色的项目,通过挖掘、弘扬、创造,使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要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发展和利用传统手工艺品,一些不能继续的传统手工艺品应该以适当的方式保存和展示。

4.4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首先,建造一些公共厕所并进行维护。通过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厕和垃圾箱,安排专项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古村落的环境,解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基本需求,也可以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其次,建设公共停车场,满足机动车停放,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建立合理的公共停车场,避免车辆随意停车,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然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内涵的客栈,而不是同样的现代化酒店,不仅要让游客“留下来”,还要留在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中。还要建设旅游服务站,增强旅游体验。通过建立旅游服务站,提供解说服务,设立个别景点标志,进行宣传。最后是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网站。不仅为村民提供基本的紧急医疗服务,还在向游客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5结语

传统乡村也称作为古村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艺术建筑美感、特色的风俗人情氛围等特点。涪江流域25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内;41个省级传统村落。涪江流域传统村落富含丰富价值,需要建立以建筑物保护为主长期有效的控制机制,同时还需要协调与历史风貌相关的各保护对象的保护措施。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启动村落旅游品牌,弘扬古村落文化传统,实现继承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晓琴等编著.世界文化遗产一一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5)。

[2]王磊.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探析[J].城市建筑,2021.18(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