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王艳秋

黑龙江省女子监狱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69

摘要:目的: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并确诊为胫腓骨骨折的100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在患者确定知情,并确定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实验。根据统计学中的随机理论将100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选择50位患者作为受试者。针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举措。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经过为期30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较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并发症。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说明具有统一学的意义。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中,综合护理比起传统的常规护理,其效果更为突出,不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长,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减少医患之间的争端,可在临床上推而广之。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综合护理;应用

引言: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胫腓骨既是人体当中小腿,其骨折既是小腿骨骨折。在人体中,胫腓骨为小腿两种骨头。胫骨是小腿中较为粗壮的骨头,而腓骨是小腿中较细的骨头。导致胫腓骨骨折的原因是机械性冲击,胫腓骨出现骨折的区域多为中下部位,损伤之后无法短时间内愈合。在胫腓骨骨折护理阶段,使用科学护理方法,能够帮助骨折患者骨骼得到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的疾病恢复概率。本文分析了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并确诊为胫腓骨骨折的100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使用随机选取的方法,对100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50例,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奇数号码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6-61岁,平均年龄为40.12±4.2)岁。偶数号码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15-58岁,平均年龄为(39.21±4.2)岁。两组患者胫腓骨初次发生骨折,均无过敏史,同时患者没有其他身体包括脏器和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中所选择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其他指标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基本运动锻炼、骨骼固定等。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2.1体位护理:

受伤胫腓骨部位需抬高,切忌低垂,否则可能导致肿胀的加重。石膏固定后,由于患者长时间保持单一体位,因此常常出现血液流通不畅,使局部皮肤缺血发紫,此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病人腿部状态,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以防患者因肢体缺血导致截肢的发生。另外,患者卧床期间务必定时变换体位,至少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耐心开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详细向患者介绍胫腓骨骨折的特殊性以及治疗方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患者进行接合手术后,可能急于行走,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调整患者心情,使患者焦虑感降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向患者介绍其他骨折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对于患者所处病房,需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清洁,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

1.2.3运动护理

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可在床上增加非骨折关节及肢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骨折部位,可以增加肌肉的局部收缩运动,或由护理人员帮助按摩局部,可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增加床上翻身等活动、进行腹部按摩,患者部分恢复后,可进行床下抬腿或屈伸膝关节活动,以防骨骼因长期活动量微小导致功能减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骨感染、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牵引时间及住院时间,由患者及其家属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利用卡方值、t值检验计数、计量资料,利用P值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骨牵引时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58.32±2.4)天、骨牵引时间(48.21±6.5)天显著延长于实验组的(33.24±4.8)天、(34.21±8.3)天,对照组患者骨感染、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率21.78%与实验组6.74%相比明显增高,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94%与实验组97.20%相比显著降低。

3讨论

胫腓骨骨折临床发病概率较高,主要由于患者跌倒,交通事故等机械性冲击所导致的骨折问题发生。在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中,主要通过牵引等方式。患者发生骨折问题,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受到生理上各种状况的影响,患者会产生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各方面因素的存在,近腓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其整体服从性较低,影响了疾病的康复效率,在此期间配合治疗需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并降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更高。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相应结论实验组患者所使用的护理方法在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高的提高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综合护理干预强调护理的综合性护理人员不仅要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同时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使用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牵引护理、疼痛护理功能、恢复运动锻炼等综合性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有关姿势和治疗注意事项的讲解,降低患者的理解难度,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当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达到一定效果其对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会具有认知,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综合性护理需要将牵引护理和疼痛护理作为重点内容,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患肢长度,使用科学化的牵引方式,制定综合性管理方案,将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降到最低。配合使用各种镇痛药或者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行缓解,使患者尽早开始锻炼,并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总结: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在当前胫腓骨骨折护理工作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与其他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因此该护理模式可用于广泛护理工作使用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护理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胫腓骨骨折发生在各年龄段,主要是患者患处受到机械性冲击而造成的骨折问题。该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但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在治疗工作中,患者会经历较大的疼痛,所以患者对护理存在一定的排斥,在治疗时无法积极参与,影响了整体的护疗质量。采用综合护理为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护理,在术前术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信任,麻醉过程中给予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胫腓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痛苦,并且加速恢复的概率,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护理模式是国外学者提出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需要以行政医学护理作为基础,将每一个环节的护理程序进行优化,并为患者提供全套护理模式的一种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邹吉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09)

[2]延续性护理方式在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运用[J].陈炜炜;林锦秀;郑秀娟.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04)

[3]多样性护理方式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过琳.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23)

[4]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于学娟.中国医药指南,2022(05)

[5]不同延续性护理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张欢;刘永芳;田金花.卫生职业教育,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