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研究

吴作杰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以及生活生产中已离不开电力的支撑,缺少电力支持很多工作将无法有序展开,因此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维持电力的供应和发展。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电力结构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同时社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使配网工程和电网结构逐渐复杂化,因此还需要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电力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以此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

引言

电力工程建设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其工程建设质量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保障电力工程的有效开展,就一定要加大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对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机制,以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与素养,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的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产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随着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因此电量也会逐渐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电力配网的问题,尤其是现代化企业数量的上升,很多企业在生产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电量,电能消耗也逐渐上涨。为了保证企业和居民用电安全以及环保发展电力行业,电力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用电技术,并根据实际工作规范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达到企业的要求。而提高配网工程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工作效率可以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同时帮助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意识,将管理制度和控制系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此推动配网工程的有序开展。在建设和管理配网工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系统实际运行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管理的要点和作用。建设和管控好配网工程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收获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2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现状

2.1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欠缺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电力工程建设施工都是随意组织人员进行作业许多管理者都没有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在组织施工、开展培训,施工规划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造成施工现象杂乱无章,施工质量和安全无法保障。

2.2管理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前文提到,现代电力工程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到的技术要素多,这需要项目相关单位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协调,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但是,部分单位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尤其是还停留在传统粗放式的管理观念下,势必导致项目管理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例如,部分电力工程项目单位没有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念,在项目建设或运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方面,不具备全局观念,无法从动态化和全局化的角度开展管理工作,这不仅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还会导致项目建设运行中出现多种问题。其次,相关项目单位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管理中总是采取事中管理或事后管理的模式,而现代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如果无法对相关风险做到提前识别、提前处理及防范,因此而引发的事故及产生的损失往往是惨重的。

2.3电力工程资金管理与安全管理

许多地区的电力事业资金不足,特别是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耗逐年增加。因此,很多资金必须投入电力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但是,电力价格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控制,而且一些地区的电力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此外,电力项目的最终账户非常落后,整体动力项目很难及时、有效地完成会计,成本管理工作在地方还没有落实。

3电力线路施工现场安全智能管控策略

3.1创新电力工程建设与管理机制

在当前的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有相对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与技术管理机制,以便更加规范、合理、科学地开展电力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在创新电力工程管理机制过程中,需要先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第一步是要依据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与隐患来制定科学的反措方案。与此同时,要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详尽的记录,对记录的问题进行整合归纳,并统一综合分析,以此在后续的工程中预防相关问题的出现,以便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在创新电力工程维修机制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出现的问题与故障,做好完整的记录,并根据这些记录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来确保在维修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科学的处理工程中的故障问题,并进一步改进优化电力工程。

3.2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人安全意识

为了加强现场监管,各部门必须都建设过程中的权利与责任进行详细界定,层层落实签署《安全责任书》,建立严苛的安全考核以及奖罚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开展安全普及教育活动,居安思危,对于非法用电、机械等要定期查验,一次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完善事故应急体系,以预防为主,将事故危险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3优选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

做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特别在工程建设前期,对电力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勘测,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天气情况与地下管线布局等,尤其是要全面掌握管线的情况,例如其管线位置、走向以及深度等,做好精准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确保在后续施工中有可靠的数据依据。在完成对应的施工环境勘察后,还需要结合施工标准与要求、市政规划等因素来明确最佳的施工线路。在线路搭建中,配电线路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线路与用电客户的关系进行充分考量,依据用地按客户的居住环境来更为合理地进行线路架设,以此在保证用电质量的前提下,不妨碍用电居民的日常出行。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也要最大程度地选取质量优秀的输电线,保证其强度与耐腐蚀性能够符合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装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力破坏。

3.4引入先进技术

由于监督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传统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工作特点,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和改进,提高管理工作成效。在信息化时代下,电力企业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构建全新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强化对各项工作支持,防止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以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为依托,实现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为监督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避免在决策中出现失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更加实时的获取设备运行状况,做好全面分析和评估工作,深入挖掘各类电力数据的价值,为监督管理模式的优势奠定基础。加强对各类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以红外测温技术和预警系统为核心,确保在出现故障问题后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智慧安全是推动安全管理效能优化和决策创新的有利模式,推动安全智慧化管理的进程已开始。安全工作是系统性工作,希望通过电力工程智慧安全应用场景和模式分析,衔接传统和现代安全管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勾勒智慧安全系统应用“全景图”,为电力工程智慧安全平台差异化场景借鉴应用及同类模式迭代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殷歌.电力工程中的变电运行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7):108-109.

[2]王一鸣.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9):134-135.

[3]廉洪波.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及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141-142.

[4]孔鸿雁.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探讨[A].2020:59-62.

[5]梁松磊.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探讨[A].202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