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融合

梁宇成

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社会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庄重承诺,我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反映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将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也正是体现了这一决心,尽量利用现有建筑保护环境。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产业更新迭代,市区大量的工业厂房已经不适应现有需求,面临被闲置或拆除。旧工业建筑空间宽敞,楼层高,结构荷载大,利于改造为现代创意办公场所,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融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新旧建筑融合策略

引言

在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建设年代久远的建筑工程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造和创新,同时这也是在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已有空间,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的必然要求。对于近现代的旧建筑工程而言,其本质上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文化以及思想,其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旧建筑的合理改造能够在维护旧建筑工程原有面貌的前提下,提高工程安全性,并实现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有效融合的发展目标。正因如此,专家学者对旧建筑改造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实际上,目前有关旧建筑改造空间功能和材料设计仍旧不够全面,仅是将材料作为空间设计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分析旧工业建筑工程改造中的新旧建筑的融合策略分开研究,为国内旧建筑工程合理改造提供参考。

1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价值

旧工业建筑指的是结构完整,但是不再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大量城市实施“腾笼换鸟”及双转移战略,有很多工业建筑处于闲置状态,其中相当部分的就工业建筑不仅建筑结构保存状态良好且具有一定的工业遗迹历史价值,对于这一类的旧工业建筑的保护,通常采取改造、修缮等措施,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文明载体,时代背景不同,其功能各不相同,若将工业建筑拆除处理,则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若使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发挥建筑的作用,实现价值最大化,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能留存该城市在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历史印记。从旧工业建筑地址来看,大多数位于城市的相对中心区域,交通十分便利,经过改造处理有利于提升建筑自身的价值;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通常较大,若选择拆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会耗费许多财力,而改造能够从空间层面进行灵活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旧工业建筑的结构性能通常较好,并且在抗震、抵御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旧工业建筑的负荷能力较好,给排水、电力设施较为完善,若将其拆除,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经过改造设计,不仅可以在设备上节省资金投入,还能够节约资源。

2旧工业建筑更新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落后的产业从城区迁出,大批旧工业建筑因此被闲置下来,成了城市中的矛盾体。工业旧建筑具有空间宽敞、体量巨大等特性,这类空旷、存粹的场景无疑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工业旧建筑逐渐的被艺术家发掘并利用起来,这个时期属于自发利用与自觉保护阶段。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积极推动工业建筑在保护利用、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等方面协同互进,我国逐步进入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并重的阶段。如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公园园区内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以旧有钢铁筑为依托,在工业晾水池沿岸新建冬奥会场馆,这是基于对首钢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改造。在设计之初,考虑到跳台运动的独特性与专业性,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规划到运营的每一环节都积极响应运动场馆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在首钢新天际线的营造,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上经过反复的考量与比较,选择了与原有建筑最佳的组合形式,共同组成了北京西侧新的城市天际线。另外,将冬奥会场馆与工业遗产直接结合,加之工业晾水池的改造升级,完成旧有建筑的功能转换及适应性调整。再次,通过对跳台本体中国元素的表达、跳台及附属设施全季性的利用方案加持,在传递传统文化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将跳台滑雪这项独特的运动与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紧密衔接起来。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更新,从经济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从宏观角度转向微观角度,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寻找着相互之间的契合点,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文化认知深化的表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它也面临着众多挑战与突破,需要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的进步与完善。

3旧建筑改造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旧建筑本身具备使用价值。如果旧建筑本身的整体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势必会造成整个改造工作出现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旧建筑改造前,设计师应当需要从三个方向考虑,确定旧建筑是否适合改造。首先,在周边建筑环境方面,需要认真分析旧建筑周边环境的特点。这些涵盖旧建筑本身的大小、地理位置、内部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借助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能够准确判断旧建筑是否具备改造价值。其次,在建筑形式上,需要综合考虑旧建筑的层高、天花板高度以及外形等内容。许多旧建筑的外观很有特色,甚至已然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设计师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应充分保留原有的风格和外观,同时增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最后,考虑建筑结构。比如一些旧建筑,建成时间很长,也很久没有人居住了。鉴于缺乏系统的维护方法,这些旧建筑已经严重腐朽,甚至可能倒塌。因此,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应当需要特别注意旧建筑整体结构和内部逃生设施的安全性。借助对旧建筑整体结构的系统了解,设计出合适的改造方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空间特色。(2)群众主体性原则。每一个城市更新过程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使得旧建筑改造已然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的意志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在全民参加的基础上进行。从最初的决策阶段,到中间的参与过程,再到改造的使用维护,都发挥了群众的作用。

4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融合分析

4.1联系与整合,形成高效便捷的园区交通组织

4.1.1增加室外平台及交通元素

厂房改造成办公场所后,因为功能性质的改变,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往往交通元素也会在立面上得到体现。如天津市滨江道办公楼项目,在立面上增加了一系列室外平台及垂直交通,建筑外部最大的特点为两侧的外置混凝土楼梯及坡道,功能感极强。突出的金属阳台,为平整的立面增添了跳跃的元素,使建筑更富工业感。

4.1.2增加中庭联系两栋厂房

厂房体量如果较小,则改造后的办公功能利用率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两栋厂房通过中庭相联形成一个整体,中庭可活化交通,提高原厂房体量的利用率。如位于延平路上的现所,原位两栋相距很近的厂房,将中间的天井改造为中庭,并增加垂直交通等联系,改造后的中庭承载了楼内主要的生活功能。又如在新泰仓库的改造中,建筑之间覆盖了玻璃顶的中庭,流线设计围绕中庭重新设计,钢楼梯及回马廊悬挂于立面之上,形成垂直交通。覆盖中庭上空的折面玻璃一直延续到外立面主入口的雨棚。历史和现在在中庭交汇,两种设计语言彼此互补从而达到平衡。

4.2立体绿化及屋顶花园

立面改造中结合立面绿化及屋顶花园设置,可改善园区气候,同时增添自然的感觉。绿之丘项目中,烟草仓库北侧的绿地规划延伸了城市侧的退路,形成平缓的斜坡,与城市相连,在斜坡上进行绿化,建造公园,并在斜坡下安排停车等基础服务设施,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从城市走到河岸。绿之丘通过一个屋顶草坡及各个平台上的立体绿化,营造出一个被绿色覆盖生机盎然的建筑形象。“绿之丘”的植物配置极力避免了常见的景观绿化模式,以大片狼尾草为主基调,希望呈现出具有规模效应的整体景观。只在部分路径转折处配置喷雪花(线叶绣线菊),各层平台下光照不足的空间配置蕨类和八角金盘等喜阴植物。草坡北侧覆土较为充分之处种植马褂木,形成蜿蜒的小树林,成为进入“绿之丘”的引导。

4.3现代建筑材料的设计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审美的改变,各个阶段的建筑都拥有无法完全复制的表现特色,会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建筑设计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需要设计人员将新型材料融入旧建筑改造和设计过程中。以目前我国材料科技的发展看来,膜材、薄膜以及PC板都是常用的新型材料,能够在旧建筑工程形式中凸显现代材料的美学。在旧建筑改造中,伦敦想象力总部大楼便广泛使用了新型材料,展示了目前新型材料的巨大作用,想象力总部大楼之前所在地是一所学校,设计人员将巨大的张拉膜结构在原建筑两侧进行覆盖,并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中庭,并且全新的膜结构屋面能够与建筑原有工程结构全面衔接,赋予整个建筑结构以流动感和轻浮感,并且在室内形成了横向贯通的连廊,与传统膜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设计人员也在支撑固定的轻钢结构上设置了数量较多的灯光,中庭在夜晚也能够保持明亮和灿烂。想象力总部大楼利用设计人员自身的想象力和设计理念,在改造过程中综合使用的各种新型材料,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展现了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价值。

4.4专项技术措施

(1)机电改造。建筑改造中原有管道系统利用起来代价较高,更多的时候是保留重要的管道,然后增加新的管道系统,更注重消隐设计。少数情况下需要利用原有管道,目前在给排水管道中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刮管涂衬;②机械配合人工清通;③爆(碎)管衬装。(2)室内风环境改造。建筑改造中建筑改造中自然通风技术主要是指不使用机械设备为前提的被动式通风设计,通过对通风原理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对室内风环境的控制和改善。改造方法有:①调整建筑进排气口大小、位置、高低、形式;②设置挡风板(结合遮阳)和天窗改善通风条件;③设置通风竖井、小天井、中庭、边庭等,利用“烟囱”效应改善室内通风条件。(3)室内光环境改造。既有建筑改造在建筑功能、空间变换的同时,对光环境的改善是建筑改造中重要的一环。建筑改造光环境改善技术包含对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改善技术。具体的采光改造方式:①平立剖改造;②设置反光板;③新型采光技术;④改变室内照明形式。(4)室内热环境改造。热环境改善是指对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环境因素的改善,包括对室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通风)以及辐射换热的改善。包括①重点在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改造措施;②外墙保温改造,如增加外保温或内保温、新增保温窗等;③空气湿度改善措施,如检查建筑外墙、屋顶、变形缝等;④隔热改造措施,如外围护结构增设遮阳设施或反射饰面,如遮阳百叶或屋面反射涂层。(5)室内声环境改造。声音是人类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环境改造主要目标是伴随新的功能转换,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改造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①吸声改造保证舒适的声音(如音乐、歌唱、生活中的交谈等)听清听好。②隔声改造降低噪声(不舒适的,如噪声、刺耳的啸叫声等)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

结束语

总之,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融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又充满创意的任务。通过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和功能,为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融合新旧建筑不仅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材料、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并且综合考虑现代的设计要求、功能需求和环境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融合效果。同时,还要注重保留旧建筑的历史价值和特色,使其成为新功能的亮点和背景。通过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在城市中见证历史的延续,同时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使用体验和空间感受。这种新旧建筑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情感需求,也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功能需求。在未来,应该鼓励并支持这种新旧建筑融合的改造方式,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通过保护传统建筑,赋予其新的生命和功能,不仅在城市环境中保留了历史的痕迹,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和遗产。

参考文献

[1]胡曦爻.旧工业建筑改造下的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2.000277.

[2]董卫丹.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000561.

[3]白蓓.既有工业建筑表皮改造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004064.

[4]阮益权.结构表现视角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004205.

[5]史心悦.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众创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深圳大学,2020.000476.

[6]李灏滨.面向众创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7]郑志浩.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中介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0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