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曹斌1许德晴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施工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在装配施工中,所使用的预制构件均由标准化、产业化工厂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从而有效地保障工程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外部环境对其施工过程的影响小,能极大地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工程效率。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层住宅工程大量采用了装配式施工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运用分析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意义

1.1强化企业运行效率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工期的缩减及工程难度的优化两方面。由于这种技术会对建筑工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因此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中的相当一部分施工环节被充分优化,且批量生产及组装的流程使得施工流程表现出更加有序、相互影响程度更低的特征,避免了因前期作业不到位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开展的情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效率并实现了工期的缩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单位时间内就能够执行更多的工程,且单一工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得到优化,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有机会实现双项甚至三项工程同时进行的情况,且工程规模越大,这种优势就越明显。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企业的运行效率也能因此得到强化。

1.2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自城市化进程完全铺开以后,整个社会对建筑的需求量始终表现出一个持续上涨的趋势,且各类型建筑工程项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筑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导致市场竞争愈发趋向于白热化,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在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成本控制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先一步在国外演化出成熟体系的装配式建筑进入各工程单位的视野,由于会提前对建筑的构件进行规划并以流水线的形式生产,且建筑施工过程以组装和加固为主,因此能够对现场施工导致材料过度消耗的情况加以控制,同时作业难度的降低和工序的优化,也意味着生产过程中水、电、设备、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大量节约,进而有效缩减了建筑施工所需的成本,在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拥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策略

2.1合理设计工程内容

针对工程设计内容的优化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应用及全面实施的重要前提,其中重要程度最高的部分在于对吊装作业的合理设计。要做好这一点,需要首先在结构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拆分,明确不同构件的形状、规格、质量、材质,来判断构件执行吊装及安装作业时的具体需求,进而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在实际设计工程内容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塔吊、吊车的型号及功能参数,各部分人员的配置及人员作业需求等等,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程度的前提下执行吊装作业,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塔吊的应用需考虑到吊装重量上限及安全阈值,并为之配备可靠的安全措施,明确吊装作业执行的具体范围及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而吊装设备的选择则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出厂时间较短、运行状况良好,并以大修数量少的吊装设备优先。

2.23D技术的应用

构件是构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功能单元,因此对构件相关的作业需要足够慎重。首先在设计构件规格及参数之前,可采用3D技术为建筑整体建立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对建筑各节点及关键位置的受力大小与方向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拆分模型来设计构件,并对构件的关键位置予以相应的强化。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构件各种点位的预留,及是否方便生产运输,进而提升构件生产的可行性并降低生产难度,对构件的质量予以有效控制。而在构件的设计方法上也不应当墨守成规,应积极结合不同的生产方式尝试创造新型的设计方案,始终重视对构件设计方法进行持续性的完善优化。

除设计之外还需重视构件的生产运输工作。在构件生产阶段必须保证构件各方面性能参数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且对于构件的生产时间应严格进行控制,这就意味着在寻找用于合作的构件生产厂家时,应着重考量厂家的生产能力、技术力、设备先进性及生产人员的职业素养。完成初步的生产之后还需要对构件参数进行测试,保证构件质量合格,在此基础上再对构件进行精细打磨,以确保构件的规格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完成构件的生产作业之后则需要慎重安排运输工作,构件在运输之前要充分核对运输工具的运载力,确保工具能够完成构件的运输工作。在对构件进行转运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对构件边角地缓冲和防护,此外还要做好构件的固定作业,固定应具有科学性,避免运输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侧翻。最后,构件运抵现场之后应做好相应的存放保护工作,避免构件因其他意外因素受损。

2.3做好施工重难点处理工作

首先,转换层预留钢筋施工。为合理进行后续链接作业,转换层楼面应在混凝土浇筑作业执行之前埋设预留钢筋,且对预留钢筋的高度及相对位置精度均需要慎重处理。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应缓慢有序进行,避免在单个位置浇筑大量混凝土导致钢筋位移,有必要的情况下为预留钢筋制作定位钢板,在固定后安排专人检查,同时混凝土完成浇筑后也需安排专人看护。

其次,预制板吊装。预制叠合板的吊装采用四点吊装的策略,但起吊速度应尽可能缓慢以防叠合板损坏,并在高度达到0.3m后不再提升高度,在对叠合板角度进行调整及定位之后进行安装,吊装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碰撞导致叠合板断裂,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内部钢(3)筋进行焊接固定。预制墙板在吊装策略上一般采用两点吊装或四点吊装的策略,吊装牵引绳索以钢丝绳居多,一旦遭遇预制墙板长度超过5m的情况,则需要以吊装钢筋辅助起吊以保证其安全性。起吊过程中必须保证垂直度与平稳度,吊装钢丝绳与构件的相对位置也需要慎重处理,确保两者之间的夹角超过60°。在将墙板吊装至操作面之后,则以人工方式辅助将墙板移动到安装位置,以垫片保证其底部水平之后将预留钢筋精确插入灌浆套筒内部,在调整过墙板位置之后以设置斜支撑的方式控制墙板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最后,套筒灌浆。套筒灌浆被用于在垂直方向上连接预制墙板,在施工之前需要精确查验所用浆料的性能、封堵情况、套筒连接钢筋位置及长度等,同时也要明确各方面相关参数满足相应规范及设计要求。在完成预制墙板的固定及校正作业之后,需要先以封堵用砂浆封堵灌浆缝,封堵宽度控制在23cm,封堵过程中要避免砂浆堵塞套筒下口。在执行注浆作业时按照分仓顺序执行,且严禁从两个接口同时灌浆。只要灌浆泵处于运转状态,就需要将灌浆管端头精准插入注浆孔,发现排浆孔被浆液灌满之后意味着该仓位完成灌浆,所有孔径均有浆液溢出之后再进行下一项灌浆作业。

3结束语

综上述,城市化建设需求反向刺激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传统建筑工程工期长、资源消耗量大及环境负担重的劣势,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显著,这就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演化与应用创造了空间,并进一步推动了后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珠.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500-501.

[2]肖子健.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J].陶瓷,2021,(12):109-110.

[3]胡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