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管理对血透患者提高生存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饮食管理对血透患者提高生存率的影响

张林

歙县人民医院245200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存率已经不是临床衡量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临床的研究重点。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肾脏疾病阶段,肾移植及血液净化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肾移植肾源有限,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风险较高,加上进行肾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及抗排斥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临床只有少数患者接受肾移植治疗。因此,血液透析是当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其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忍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痛苦,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饮食管理;血透患者;提高;生存率;影响

引言

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让患者的生存周期延长,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对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但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的治疗时间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众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治疗时结合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性饮食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主要是对患者在治疗中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身体康复。为了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建立标准、规范、全面、有效的血液透析势在必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我市县级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61.23±4.37)岁;病症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有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有2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9例。参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61.31±4.18)岁;病症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有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有3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有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伦理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者。患者的凝血功能没有异常,且没有血液系统性疾病者。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本次实验者。排除标准:颅内出血或者颅内压增高者。严重贫血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感染者。脏器功能受损者。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一般的教育宣讲,对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的基本知识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患者解答疑惑,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及心理安慰,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测,若遇突发症状及时告知医生。规范进入透析室,透析治疗前,医护人员需洗手、换鞋、穿无菌服、戴无菌手套等,不能与患者的皮肤直接进行接触。建议患者多参与运动锻炼和社会活动,如公益性活动,或者兴趣爱好方面的活动,帮助患者从封闭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积极面对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告知患者对肝功能、肝炎病毒等项目指标进行检测,提醒家属协助患者定期复查。

试验组患者展开针对性饮食护理干预,针对血液透析、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纠正等方面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具体包括:建立针对性饮食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我市县级人民医院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作为组长,5~9名护师或者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建立针对性饮食护理小组。在护理开始前,需要对所有的小组成员展开业务技能培训,包含了针对性饮食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所需要重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科学定制针对性饮食护理方案,小组成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展开全面检查,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的营养状态、电解质情况进行筛查,营养正常患者进行一般的饮食指导即可,若有营养不佳、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就必须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定制针对性的护理饮食食谱,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的同时严格控制钾磷的摄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和总治疗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单次治疗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远远小于对照组(P<0.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

我们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出量(CO)进行治疗前后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39和0.287),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进行比较发现,LVEF和CO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

对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K+)、血磷(Pi)进行治疗前后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88和0.245),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进行比较发现,BUN和SCr、K+和Pi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终末期肾脏疾病为慢性渐进性疾病,由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疾病初期患者无明显不适临床症状,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发展至机体失代偿期,尿毒症特征性临床表现出现,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等方式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又称血液净化,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首先建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通过透析机弥散对流,将体内多余水分及机体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清除,保证机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从而延续生命。受疾病和治疗的影响,患者生理、社会功能均受损,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患者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在生活中角色发生转变,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只能延续生命,缓解疾病临床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发生原因。患者自觉身体健康水平日渐下降,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对医疗人员及制定的治疗方案表示不满,抱有怀疑态度,产生敌对情绪。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治疗缺乏了解,透析前穿刺疼痛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对疾病恢复进程造成较大影响,引起恐惧心理。因透析治疗只能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并不能阻止原有疾病的恶化,很难改变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多器官损害,患者生存需要及生活质量受到威胁,从而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患者受疾病影响,自觉疲劳,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生活中部分行为活动还需在家属帮助下才能进行,家庭及社会地位的转变,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自卑心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患者对治疗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感增加,强调患者角色,产生依赖性心理。多种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结语

透析病人的饮食管理是医患关心的共同问题,饮食营养和控制关系到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透析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状况不容乐观,仍需进一步加强。饮食知信行主观评价工具多样,我国饮食知信行评价工具的研制起步晚,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信度及效度较高的饮食知信行评价工具较少,大部分量表由国外引进,我国学者应共同努力研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饮食知信行评价工具。且透析病人的饮食知信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透析病人的饮食管理教育中,护理人员应在实践中根据病人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地对病人进行干预,优化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20.

[2]伍梦寒,王艳,徐艺文,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治疗态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129-132.

[3]顾勤,吴桃峰,陈静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0):1485-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