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周韵颖 朱时敏 陈军桦 陈帆

宁波财经学院315175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耗能低、污染小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汽车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规模发展应大力推进。以“双碳”背景为视角,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又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希望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助力交通领域向低碳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双碳;低碳;消费者;产业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一)汽车行业从业者视角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存在可能性,汽车行业从业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整个行业中的业务量占比仍然处于非主体地位,这可能与传统观念和城市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充电系统保障”,“实质性解决能源问题”反映出了汽车市场中对于新能源汽车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消费者视角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普及情况较好,这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进一步开拓新能源市场的要点所在。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已经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补贴,民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了解参差不齐。这也表明了国家需要进一步对新能源汽车的资助鼓励政策进行宣传推广。

(三)综合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环保和无污染方面存在巨大优势,这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低碳生活的发展中能够逐步打开市场,发挥自身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虽然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无污染的优势能够站另一部分市场,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其现存问题。对于汽车从业者和消费者的综合分析来看,充电设施不完善,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因。车型少、安全性低、保值率低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二、“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具有显著不均衡性

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具有显著不均衡性。以地域为例,新能源在全国各地的销量参差不齐。同时,消费者群体所具有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也会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不均衡性。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新能源汽车属于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仍需要克服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其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传统汽车业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来说,新能源汽车使用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者使用不便。

三、“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对策

(一)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促进车网互联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运行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在线,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电网负荷高时向电网反向售电,负荷低时存储电网过剩电量,在为电网做出贡献的同时,以市场化机制通过充放电的价差获得相应收益,从而降低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这不仅能有效提升电网效率,减少供电损耗,大幅提高闲置资源使用率,还能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场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二)完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

国家政策对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调整完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落实推广应用主体责任,生产企业是确保新能源汽车推广信息真实准确的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

(三)构建快速充电生活圈

建议城市政府与国家电力公司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制定出一套对居民小区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电力容量的增扩容政策,并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小区与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充电资源。要大力推广充电服务运营商、物业、用户等多方参与的“统建统营”模式,提高居民区充电服务运营商准入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要求。

(四)加强新能源汽车自身安全性

安全性作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提高安全性,需要国家、车企、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首先是国家出手,在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其次是车企应该更加严格的把控产品质量是重要且必要的一环。最后是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自然而然的会促进产业升级。

(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经过调查,消费者普遍觉得,如果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引导,将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需要多部分共同协作,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政府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行业动态,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努力提高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二是指导客运企业采取灵活的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广泛便捷的公交车充电网络。三是进一步监督服务区、加油站、城市主要干道加油站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规划,为后续大规模实施提供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芳,包先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05).

[2] 桑杨,张健明,毛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9).

[3] 张芳,包先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05).

[4] 白玫.“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与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2).

[5] 张长令,马犇,杜玖玉.市场开放、资金补贴与新兴产业市场演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