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痛 “十法 ”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1

针灸治痛 “十法 ”

周雪莹

成都天兴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广泛应用,成为缓解各类疼痛的重要手段。本期刊将介绍针灸治痛的十种方法,包括疏风止痛、散寒止痛、祛湿止痛等,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418%2F713440a4j00rahs2j001uc000m800h9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一、疏风止痛法

疏风止痛法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流动,缓解风邪引起的疼痛。针灸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神经性疼痛。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并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插入、转动等来达到舒筋活络、散寒除湿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颈部、肩背部以及四肢关节等多种类型的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

二、散寒止痛法

针灸通过温通经络、散寒驱寒的作用来缓解寒邪引起的各类疼痛。针刺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动,改善组织供氧情况,从而减轻因体内寒邪所致的不适感。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和抗菌能力,提高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手法,散寒止痛法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冷性腹泻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祛湿止痛法

祛湿止痛法是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来排除体内湿邪,减轻湿气引发的关节、筋骨等部位的不适和疼痛。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畅通,改善局部循环,加速湿邪的排出。此外,针灸还能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对湿邪的耐受性。

四、行气止痛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舒缓气滞引起的疼痛。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因气滞引起的各类疼痛。此方法适用于胸腹部、背部、头颈等区域的不适感以及相关的肌肉酸痛、胀闷等问题。

五、活血止痛法

活血止痛法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废物排出,从而减轻因淤血引起的各类疼痛。针灸对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成分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局部供氧情况,并增强免疫功能。

六、温中止痛法

温中止痛法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脾胃功能,达到温通脾胃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因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类疼痛,如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等。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供氧情况,并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七、消导止痛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消化道蠕动和排泄功能,缓解消化不良所致的腹部不适和相关反射性疼痛。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消化道相互作用链路,改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和消化液分泌,从而减轻与消化不良相关的疼痛感。此外,针灸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畅通,提高组织供氧情况,并对免疫系统和抗菌能力进行调节。

八、养血止痛法

通过针灸调理气血平衡,增加血液供应和营养输送,减轻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类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提高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改善组织供氧情况,并促进组织修复和废物排出。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提升整体健康状态,并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九、清热止痛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清除体内湿热毒素,减轻因湿热引起的各类疼痛。针灸可以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调节免疫系统和抗菌能力,从而缓解相关的不适和疼痛感。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畅通,增加组织供氧情况,并对神经-内分泌-消化道相互作用链路进行调节。

十、清补肾止痛法

通过针灸调理肾脏功能,增强肾脏对水液代谢和骨骼健康的调控能力,减轻因肾虚引起的各类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调整,提高体内气血循环和营养供应,从而缓解与肾虚相关的疼痛问题。此外,针灸还可以平衡神经-内分泌-泌尿系统相互作用链路,改善身体整体状态,并提升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针灸治痛的十种方法展示了其在缓解各类疼痛中的广泛应用。这些方法通过调节穴位、经络和身体功能,以及影响神经、免疫和代谢系统等多个方面来实现止痛效果。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推广针灸治疗,以提供安全有效且可替代药物的选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