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探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郭楠

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病输血护理的血液病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接受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下,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血液病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中。然而,输血操作的规范与管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和监测,提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中,包括对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评估、预防和干预措施。例如,在输血前,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评估患者的输血指征和风险因素;在输血中,严格遵循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在输血后,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和监测措施,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首先,它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规范的输血操作可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输血反应、感染和溶血等,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其次,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各个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维度的综合评估和干预,可以减轻输血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改善其生活水平。此外,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医疗质量。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病输血护理的血液病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共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18岁-65岁,平均年龄(45.3±2.6)岁,病程范围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1.4)年;对照组患者共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20岁-70岁,平均年龄(48.9±1.7)岁,病程范围2个月-8年,平均病程(4.9±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在输血前进行基础护理,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循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在输血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以及输血前的身体检查等。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输血方案。(2)规范化管理输血操作,按照医嘱进行输血操作,严格遵循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并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监测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和瘢痕情况,注意输血反应的早期征兆,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5)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评估。(6)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如对于贫血患者要注意输血过程中铁负荷过重的问题,对于伴有感染的患者要加强防控感染等。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评估: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评估,使用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测量。(2)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输血反应、感染和溶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估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状态

社会功能

对照组

60

66.3±5.8

68.2±4.7

73.1±4.2

65.8±5.2

观察组

60

78.5±6.2

76.8±5.4

83.4±3.7

77.9±4.8

t

5.131

5.391

5.987

5.748

P

<0.05

<0.05

<0.05

<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感染和溶血的患者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有3例(5.00%),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例(1.67%),发生溶血的患者有4例(6.67%),共有8例(13.33%),即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输血过程中,规范的护理操作和监测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输血反应、感染和溶血等。同时,规范的输血操作可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性。此外,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各个维度的评估和干预,可以减轻输血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改善其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还需加强对输血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下,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娇.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2(20):107-108.

[2]陈新红,靳迎,陈雪,等.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康颐,2022(22):20-22.

[3]徐慧洁.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21(23):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