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质控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全程质控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

梁宗槟1高琦2

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为医院特殊部门,其虽然不直接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但其为医院各科室提供无菌物品,是处理医院污染物品的重要阵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既往各科室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加以清洗、包装后送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处理,这往往存在清洗不彻底、包装不合格等情况,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因此,加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力度、优化各流程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尝试改革管理模式,即应用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模式,并将2020年度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旨在分析新型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的防控作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强化质量监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14名工作人员,年龄33—54岁。所有工作人员在2020—2021年未出现岗位变动情况,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其中,2020年1—12月间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共有灭菌物品4138件,使用灭菌物品的患者有521例;2021年1—12月消毒中心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共有灭菌物品4256件,使用灭菌物品的患者有610例。

1.2方法

1.2.1回收

消毒供应中心安排专人集中回收医院各临床科室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为其配置专用密封车辆,回收人员须穿着工作服、戴手套及口罩,按指定路线进行回收,回收时所有物品必须严格密封,当面清点,检查器械、物品等是否有破损、缺陷等情况,记录回收物品数目、规格等信息,物品清点好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合理放置,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回收精密器械时,必须使用专用密闭容器、保护套等加以保护。若回收的器械、物品被特殊感染疾病污染,回收人员需要用专用垃圾袋对其进行封装,并在袋子上贴上标签,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器械、物品回收完毕后,回收人员需要对回收专用车或容器进行清洗、消毒,一般清洗15min~1h,根据污染情况,合理设置清洗时间。干燥后存放于固定位置。

1.2.2清洗

若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会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增加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甚至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对医院产生负面影响,故必须要做好器械清洁工作。去污人员在清洗器械前,需要观察器械的形状,了解其功能,根据器械的精密度及复杂性,确定清洗方式。目前,清洗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大部分医疗器械均采用该方法清洗,工作人员对器械用水冲预处理,将器械放于专用清洗架上,完成装载后,根据器械分类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设定清洗温度、时间等参数,启动开关进行清洗。第二种为超声波清洗机清洗,该清洗方法通常用作精密小器械预清洗,首先将器械上的污染物初步清除后,将其放入专用篮筐后浸入水下,设置频率、水温、清洗时间等参数,盖好超声波清洗机盖子,启动开关,需注意的是,清洗温度应低于45℃,一般清洗时间在3~5min内,若器械污染较严重,则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但尽量控制在10min内。第三种为手工清洗,难以上机清洗或需要预清洗的器械采用该方法清洗,首先用流动水冲洗器械,后将器械浸入多酶清洗剂内,持续浸泡5min。若器械为管腔器械,为保证清洗的全面性,需要拆卸器械至最小化,使用专用设备如管腔清洗刷等将器械内腔清洗干净,再用压力水枪冲洗;清洗精细类器械时需使用密纹篮筐加以保护,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器械丢失情况。待器械清洗完毕后,质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包括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检查等,定期抽查器械清洗质量,检查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一般每个月抽查1~2次。

1.2.3灭菌

物品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灭菌适用范围,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检查压力蒸汽灭菌器状态,包括柜门密封圈是否平整、冷凝水排出口是否通畅及电源、蒸汽等是否符合要求等。此外,还需进行BD试验,一切检查完毕,且确认无误后,将物品装载入灭菌柜内,注意各灭菌包间需保留间隙,物品总体积≤90%灭菌器容积。工作人员在灭菌期间,需要全程观察灭菌温度、压力等变化情况,并予以记录,这便于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1.3观察指标

(1)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自制问卷调查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防范意识(6个条目)、安全服务意识(4个条目)、安全识别能力(5个条目)、感染预防意识(5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5分,总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与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表示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越强。(2)工作质量:统计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实施前后灭菌物品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储存与发放合格率。(3)医院感染:统计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实施前后患者创面感染、呼吸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其他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前后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变化情况对比

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后(2021年),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单项评分及总评分与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前(2020年)比较均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020年、2021年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评分对比

时段

n

风险防范意识

安全服务意识

安全识别能力感染预防意识

总评分

2020年

20

23.18±3.65

11.64±3.83

18.95±2.7418.76±2.69

74.36±9.68

2021年

20

27.54±2.27

17.74±2.43

22.89±1.6723.14±1.52

92.99±5.13

t

4.536

6.014

5.4926.340

7.605

P

0.001

0.001

0.0010.001

0.001

  1. 2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66%,低于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前的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文中,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该管理模式后灭菌物品回收合格率由99.37%升至99.81%,清洗合格率由98.74%升至99.69%,包装合格率由98.55%升至99.86%,灭菌合格率由99.01%升至99.79%,储存与发放合格率由98.60%升至99.91%;医院感染发生率由4.61%降至0.66%,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分析原因:(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如灭菌物品分类、包装不合格等,消毒供应中心全权负责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工作,且安排专人负责每个工作环节,保证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2)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成立质控管理小组,施行三级质控管理,这不仅能避免工作人员出现懈怠情况,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物品清洗、灭菌等质量。(3)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会议,归纳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及疑难问题,从多方面分析、查找失效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持续优化、改进管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得到提升,灭菌物品在临床科室再应用时安全性得到保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自然降低。

参考文献

[1]张爱君.基于护理安全理念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z1):115⁃116.

[2]邹鸿.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强化质量控制管理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