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管理与运作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管理与运作模式研究

柳代家

中国电建集团透平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备件联合储备是发电集团备件管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是多家发电企业、多个电力供应链主体共同参与备件储备,形成联合储备机制。这种备件储备管理运作模式的形成与实施,既可以减轻单个发电企业、参与主体的储备压力,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展储备容量,进一步满足发电企业备件需求,提高备件储备高效性。本次对发电集团的备件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联合储备的管理内容,从多方参与框架、备件分类管理、联合储备的跟踪管理、联合储备的现代化管理等角度入手,多角度完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备件联合储备质量。

关键词: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储备管理模式

备件储备管理是发电集团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对于发电企业的日常运行安全、发电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很多发电设备生产企业会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经营,发电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会下单购买设备,但是此类设备生产周期较长,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发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替换设备无法及时到位,难以及时恢复生产,不仅影响发电企业经营运行,也会影响地区电力用户体验。但是,若发电企业提前采购大量发电配件,也会消耗较高采购成本,导致过度储备、无效储备等情况。因此,发电集团引入备件联合储备模式,发电集团牵头,下属多家发电企业共同储备一批备件,共用共享,既不影响备件保障范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扩大保障范围,尽可能的降低储备成本。一些发电企业甚至会邀请设备厂家一并出资储备零部件,进一步降低集团储备成本,丰富备件类型与数量、增加储备库容量。为了充分发挥联合储备作用,发电集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多方参与优势的同时,对联合储备的备件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跟踪管理,并且利用科学技术搭建数据库,以便于精准掌控联合储备的备件资源[1]

一、备件联合储备管理概述

备件联合储备管理,是以备品备件为对象,以联合储备服务与管理为整体思路,以提高管理高效性为方向,以控制备件储备成本、扩大备件备品储备范围、提高储备质量与优化库存结构为目的的储备管理模式。根据发电集团开展的联合储备管理工作,可以归纳其管理内涵为:“联合储备、共享资源、互利共赢”,通过规范的联合储备管理制度、统一开发的联合储备平台、前后衔接的储备管理机制、多方参与的联合储备管理框架,有序推进发电集团的备件储备工作可持续开展[2]

二、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管理工作内容 

根据发电集团备件的联合储备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联合储备管理工作如下。

第一,丰富的联合储备内容。发电集团备件的联合储备内容,主要为保障性备件物质与流动性备件物资,前者是发电集团各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生产中所产生事故的应急备件,或者是具有较高价值与较长消耗周期的备件;后者是合作的供应商生产的易消耗、易损失的备件。在联合储备管理中,发电企业合作制造厂可以为其提供标准化服务,资源配置可量化的服务产品。

第二,多样化的储备方式。在发电集团联合储备管理中,备件的制造厂商、发电集团旗下各电力企业共同参与其中,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两种方式开展储备工作。在实际储备管理中,往往采用实物储备逐步消耗库存、逐渐过渡到协议储备的方法进行储备管理[3]

第三,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在发电集团的联合储备管理中,发电集团负责组织开展与重要发电设备制造厂商的联合储备工作,以协议储备的方式达成合作,发挥集团的带领作用。集团下属电力企业,与各类备件的制造厂商达成联合储备合作,以纵向方向确定集合区域内的储备需求,开展区域内的联合储备;以横向方向与其他区域电力企业联系,形成跨区域的联合储备。

三、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实施

(一)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 

发电集团备件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方参与。联合储备管理模式,是基于VHI的基础形成的,主张发电供应链上下游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备件储备工作,包括:储备计划制定、储备方案实施、储备与备件管理工作等。在实际过程中,应当始终强调备件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的多方参与,根据发电集团实际情况搭建多方参与基本框架,引入多电厂、多供应商联合储备,形成多方联动的储备管控模式[4]。在多方参与的联合储备管理框架中,不仅要搭建发电集团与备件生产制造厂商的联合储备结构,更要搭建发电集团与下属电力企业的联合储备机制,分别从各级区域电力企业角度出发,搭建各区域内每级电力企业与部分零部件备件生产厂商的储备合作子结构,从而形成丰富的联合储备管理运作模式框架,其中,设备厂家起到梳理和确认集团内部设备、备件零部件互换性的关键作用。只有设备厂家才能够清晰掌握不同部件的互换性、损坏率,确定联合储备零部件范围、数量。比如:集团下属A发电企业购买的是大容量发电机,下属B发电企业购买的是小容量发电机,集团担心发电机组运行故障缺失零部件,想要储备一批零部件,但是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此时不清楚哪些零部件是大容量发电机组与小容量发电机组通用的,哪些是需要储备的、需要储备多少,这些均需要厂家提供。

(二)统一分类,形成针对性备件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备件联合储备管理价值,提高发电企业联合储备的高质量性与高效性,建议进一步采取分类管理手段,根据联合储备库中备件的类型与情况,细化备件分类,针对每类备件制定具体的备件管理方法,提高联合储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建议根据发电集团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备件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运行情况,借鉴ABC分类管理法,在这一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优化,形成能够满足发电企业备件联合储备管理的分类管理方法[5]。在分类管理实施中,发电集团应当根据自身发电结构,对所有类型的电机备件、零部件的储存结构进行完善,比如:将所有部件均分类A-C三类,其中A类为最重要备件,比如:电机核心装置和零部件(齿轮箱、叶片、轴承),B类为二级重要备件,如: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及其零部件,C类为一般重要备件,比如润滑油、碳刷等即使偶尔出现断货也不会影响发电系统运行的备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根据关键度将每个备件均划分到A-C类中,提出每个级别备件的联合储备管理与控制目标,形成较为科学的储备结构模型,并且根据每类备件的大致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储备方案、联合储备管理方案,促使电机备件管理进一步发展。

(三)跟踪管理,动态监控与优化备件储备清单 

在发电集团备件的联合储备管理过程中,要想确保联合储备管理高效性,就要时刻关注联合储备库内库存与备件情况,制定动态优化的备件清单与管理机制,让集团备件联合储备数据库内信息与厂家系统联动,形成“出库一件生产一件”的运行模式。此时,备件信息先入库便先出库,库存被储备的零部件常用常新,库存数量始终动态保持前期商定值。

一方面,建议发电集团以年度为单位,制定备件的联合储备清单,分别提出储备运行、储备分析、储备优化、储备修编、储备信息发布五个环节工作要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展闭环式的循环储备管理,循环优化与推进,让储备清单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6]。另一方面,在多种技术联合支持之下,动态实时更新联合储备的备件数据,搭建数据库。联合储备数据库信息实时更新,既可以方便发电集团及其下属电力企业精准管理备件,也便于各方主体了解联合储备情况,从而优化联合储备。

结语:综上所述,备件联合储备管理是现如今发电集团采取的科学备件管理措施,这一管理机制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既可以实现联合储备、备件共享与交互,也可以大幅提升备件管理质量与效率,以更具规模化的管理方法满足集团经营生产需求。今后,发电集团继续开展备件的联合储备管理,应当根据联合储备的实施情况,适当优化联合储备框架,根据储备内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同时,也应当构建合理的联合储备管控模式,通过实时更新备件数据库信息,开展相关管理活动,确保发电集团自身多电站联合储备管理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徐冶秋,宋纪恩,武倩倩.电力企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策略分析[J].财经界,2021(14):57-58.

[2]谢志远.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及优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01):104-105.

[3]任宇鹏.在新形势下发电集团联合储备工作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6):242+244.

[4]李彦斌,崔梦瑶.基于PDCA循环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26-35.

[5]冯建中.精益化管理模式在配电网定额储备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0):74-75.

[6]吴严,钟炯聪,张柏雄等.基于自动化仓储技术的电力企业仓库运作模式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8):8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