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路径探析

陈秀萍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临平区分校 311100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践行全过程民主的生动体现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不断丰富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路径,扎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奠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论内涵。这一全新的理论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年大会上要求,“政协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最早的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舞台,也是践行“全过程民主”的重要体现。

一、价值意蕴: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从理论价值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生动地诠释了全新的民主实践形态,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它深深地刻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深刻地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和真谛,良好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张,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创新民主政治发展的独特之处,是引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指南。人民政协是作为一个专门协商的机构,其实质就是把政协民主体现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与方面。协商民主是民主实现形式与民主实质内容的有机统一,其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本”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以及其发展演变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天下为公”的包容取向、“革故鼎新”的开放意蕴、“和而不同”的理念等,主张应首先承认客观事物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肯定事物多样性,并通过“兼容并蓄”等社会观包容事物差异性,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衍生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核心理念。全过程民主以人民的需求为立足点,实现了利益表达、政协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实践价值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全”的价值意蕴,对协商民主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价值方向,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朝着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发展。从本质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们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充分参与到解决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协商民主正是这种参与方式能够激发参与者主人翁意识,从而能够达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并且能够最大化吸收与包容利益诉求,通过缓和关系、化解矛盾、寻找解决方案、汇聚力量凝聚智慧,调动参与者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激发参与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内容上讲,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协商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在“全方位”的政治参与,形成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能够真正把民主的价值理念转变为适应我国发展实践与治理模式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效果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体现了过程和成果民主的相统一,又体现了程序和实际民主的完美结合,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下发展政协协商民主才能把人民民主具体地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中,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实现中国民主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效能的国家治理水平。

二、实践路径: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数字化、智能化

新时代深化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需要“全过程民主”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三级联动、挖掘数据价值,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化。基层政协协商民主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要结合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进行迭代升级和开发完善。围绕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水平。一是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界别活动组、镇街联络工委、政协各参加单位、机关各部门是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要善于在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需求,以促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二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成果转化效率与平台活跃度、用户参与率等共同检验着系统的成效,是检验系统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方面,拓宽对提案、社情民意等可视化成果的收集和分析,明确转化路径和流程,使委员能够实施跟踪提案、社情民意的办理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做好基层数据向上汇集传送和深度挖掘分析工作,最大限度释放履职数据的潜在价值,转化成为更多更有效的履职成果。三是健全成效检验机制。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成效检验机制,根据数字政协在凝聚共识、集言纳策、科学决策、高效履职等方面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倒逼界别活动组和镇街联络工委积极使用数字政协,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二)加强三级联动,完善协商民民主数字化。数字政协建设注重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新,开发建设一批贯通省市区三级的综合应用和具有基层特色特点的自建应用。作为基层政协,一是要做好上下联动。各责任科室要做好与省市对口条线部门高频对接,及时跟进省市最新改革动向,确保精准发力。另一方面,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以及改进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省、市政协,推动上级系统的改进与优化,提升系统操作感与便民度。二是要增强统建系统的开源性,明确二次开发界限和规范,让统建应用能有效适用于基层政协,保障由统建应用和自建应用组成的基层数字政协系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三是畅通数据资源的实时输出和回流渠道,基层政协委员使用上级政协系统的信息和数据能回流至基层政协,保障基层数字政协的数据的完整性,便于基层政协进行更为全面的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三)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协商民主智能化。依托数智联络总站,加强对基层协商站的指导服务和数字赋能,做到互联互通、多跨协同、综合集成、资源共享,实现“一网通联、一屏通览、一站统筹”的一体化格局。积极承接省市人大开发推广的应用场景,巩固提升自主开发、有效运行的相关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互促共进。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愿诉求,能够快速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并能起到解疑释惑、民意互动的效果,这对突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特点和有序政治参与、扩大人民民主具有积极作用。发挥好政协机关关键主体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在政协系统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要向数据要先进生产力,提高数据处理加工的技术和能力,探索数据生产要素市场化步伐,努力以数字化改革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

课题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2024N151);2023 年杭州市党校系统社科联年度课题成果(HZDXSKL23030)。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0).

[2]张伟军.中国新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及价值定位[J].重庆.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