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张梦仙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1

摘要目的 探索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50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的患者则接受了循证医学的护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循证医学护理方法可提高临床救护效果,减少临床并发症的风险,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循证医学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它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和心功能受损。通过对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大部分患者都伴有胸骨后疼痛的状况,并且预后一般比较差。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应该为其提供一种良好的护理措施。循证医学护理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方法,它将最新的研究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循证医学护理的应用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医学护理的效果展开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数量为100例,均为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男:女26/24,年龄54-67岁,平均(61.28±4.16)岁。对照组男:女25/25,年龄55-68岁,平均为(61.94±4.1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了解研究的性质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多种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干预,如吸氧、动态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病情监测和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等。除上述常规护理外,还给予了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包括:(1)构建由1名主诊医生、1名护士长、5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循证护理团队。其中,团队的组长由主诊医生担任,副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剩下5名护士为团队的成员,并具有明确的分工[1]。在所有组员正式加入团队之前,都需要接受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培训,只有在考核合格之后,他们才被允许加入。当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该团队负责组织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方案研究工作,包括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疗效评价和效果评估等。(2)为了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循证护理措施,查阅多个数据库,寻找与此有一定的关系的医学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以及分析。(3)循证护理的实施内容包括:①在面对首次接诊的患者时,应在30s内对患者的意识、呼吸以及胸痛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准确以及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得到的信息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急救。②在为患者进行紧急救治过程中,应该为患者提供吸氧以及药物等急救措施,以稳定患者的病情。通常情况下,在临床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嘱下为患者提供恰当的药物。③在疼痛护理方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因此应该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吗啡等药物缓解疼痛,而不必担心会加重心肌缺血和梗死[2]。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④在心理护理方面,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指南,应该为其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咨询,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状况,并基于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给予他们心理指导和鼓励,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情绪,促使其对康复充满信心,从而令患者能够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检查任务,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痛苦。⑤在并发症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如果患者在监测阶段出现视力模糊、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进行适当治疗,以预防或减少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的几率。(6)在饮食护理方面,合理的饮食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饮食原则,避免饮食禁忌,控制餐量,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在舒适的饮食环境中享受美食。患者应该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及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限制咖啡、茶、巧克力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的摄入,以及尽可能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急救时间、胸痛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长进行记录与对比。(2)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工具:SPSS20.0软件,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救治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对比

组别

急救时间(min)

胸痛症状缓解时间(h)

住院时长(d)

对照组(n=50)

56.11±7.54

18.87±5.32

11.73±2.45

观察组(n=50)

45.28±6.46

14.12±4.52

9.35±1.74

t值

8.542

8.947

8.146

P值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室颤

其他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再发心肌梗死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50)

5(10.00)

1(2.00)

1(2.00)

2(4.00)

4(8.00)

13(26.00)

观察组(n=50)

1(2.00)

0(0.00)

0(0.00)

1(2.00)

2(4.00)

4(8.00)

X2

11.248

P值

0.001

3讨论

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提供更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查阅最新的研究结果和临床指南,护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3]。同时,通过评估循证医学护理措施的效果,护理人员还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质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循证医学护理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减少临床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推广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利利.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3,23(20):1584-1586.

[2]占珊芳,徐月美,吴凡等.基于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43(08):852-855.

[3]刘晓倩.循证医学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