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广西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梁妍妍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十三五”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鼓励发挥新经济、新模式、新领域的重要价值,陆续发布了推动大数据、“互联网”+行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以促进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我国需要大量的复合人才加入国家的建设,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数字经济  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

一、数字经济专业行业发展状况

(一)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政策文件,以规范指导“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规划》提出了我国数字化经济到2025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达到10%的重要目标。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8万亿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提升空间可谓巨大。

当前,广西全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 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建设数字广西,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桂发〔2018〕16号) 等文件编制了《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并结合当前实际,《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进行了修订,作为推动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要构建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化创新示范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和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先导区,到2025年,数字经济成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新高地和“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重要门户。

)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

目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为35.8万亿元,2020年为40.5万亿元,同比增速13.16%。截止2021年11月,开通5G基站13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过70%,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在我国新基建全面展开、大规模实施的有力推动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为45.8万亿元。

广西数字经济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2021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约8300亿元,增速超过15%。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西数字经济存续企业共11242家,其中6月份新增258家。广西的数字经济产业正值起步推进提升期和发展加速期,需要大量人才,但当前广西数字人才数量少、质量低,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尤其缺乏跨领域复合型人才。

二、企业对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在数字经济各领域企业将需要以下几类关键人才:

(一)数字化的基础研发人才。这种基础性技术人才既包括芯片研发工程师、业务架构师、软件工程师等传统 ICT 专业人才,也包括用户体验设计、大数据专家等新型数字化人才,这些人才将更聚焦数字化专业能力的打造,注重通过底层技术的研发推动数字经济基础的创新发展。

(二)数字化的交叉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擅长将数字新技术应用到不同的业务场景,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企业中制定和执行数字化战略、开展数字化营销、精通数字化财务的人才,还有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方面的人才。这类人才要将数字化应用技术与业务模式融合以创造新的价值。

(三)数字化的治理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和个人之间的界限,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伦理问题。培养相关的数字治理人才,从人类价值观角度,建立道德的人工智能,以规避发展人工智能的风险,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

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领域及岗位

“数字经济”专业旨在培养了解数字经济发展动态,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技能,依托信息网络进行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的相关专业型人才。根据《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岗位类别,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可分为技术运维从业人员和管理运营及服务从业人员。

(一)技术运维从业人员是从事数字技术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维护的人员,包括:对数字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数字产品进行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

(二)数字经济管理及服务从业人员主要是运用数字技术及数字化工具进行管理、服务的人员。包括应用数字化工具或数据分析,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管理和服务人员以及依托数字平台,进行销售运营、顾客服务、视觉营销等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如网络运营人员、网约配送员等。

数字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建议

必须筑牢基础、紧跟时代、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设置,技术类课程作为专业应用的工具,更多倾向数字经贸内容的教学;必须切实增加投入,努力改进实训条件,充分运用数字经济综合实训中心加强学生数字意识的培养加强数字化运营、数字营销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字经济专业的教师也必须对接时代要求,努力提升本领,增加新鲜血液,确保专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

(二)数字经济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

1.基础是根本,强化课程思政,增加劳动课程,筑牢思想基础,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追求的时代新人。

2.围绕数字经济需要,打造数字化人才胜任能力。一是数字化的业务能力。包括数字化办公技能、数字化运营、分析能力、网络安全维护能力、数字营销能力等。二是数字化的发展潜能。包含数字化的价值观、学习能力、驱动能力、变革能力、人文关怀等。

(三)数字经济专业教学建议

1. 数字经济在人才培养领域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要懂数字经济的社会化,还要懂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课程设置以经贸知识为基础,数字化技术课程作为经济应用的辅助手段,培养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

2.针对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一点,应加强集中实训课的教学和职业技能证书课设置在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训练。

3.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赛项纳入创新实训实践教学活动,以赛促学。

(四)数字经济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1.通过招聘有交叉学科背景或是了解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大数据等跨专业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联合进行课程开发、案例研讨、科学研究,打造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学校聘请数字化领域的成功企业家进入课堂,通过校外导师、兼职教授以及实践教授等多种形式,让人才为我所用,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中企业实践经验的空缺和不足。强化专业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

2.从学校层面,切实增加投入,增加数字经济硬件设备和实训平台的购置;提供必要的场地、资金和资源等等支持引进企业方举办专题讲座、开发培训课程、共同孵化项目等课程开发继续朝着数字经贸的方向调整,增加数字贸易前沿技术课程和实训。

参考文献:

[1]丁烈云.面向数字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2]王春.数字经济时代下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新通讯,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