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管网漏损率的确定及管网漏损的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0
/ 2

谈管网漏损率的确定及管网漏损的控制

曾 珂 

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供水管网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保障。然而,伴随着管网系统使用年限的延长,管网可能会发生漏损问题,这将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不利于保障供水系统水源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合理适宜的方法明确管网漏损方位,挖掘管网漏损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控制措施,及时解决管网漏损问题,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管网漏损率的确定及管网漏损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网漏损率;确定;漏损控制

引言:城市供水设施在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促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供水管网作为城市供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网漏损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降低管网漏损率成为供水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供水企业应充分明确管网漏损率相关影响因素,并落实针对性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城市供水的经济效果。

1管网漏损率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建设部所提供相关数据资料能够发现,近年来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超过了20%。在国家围绕城市供水系统所出台的相关标准中,提出了城市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率不应超过12%。对此,供水企业为提高管网漏损率控制效果,首要工作是充分明确管网漏损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实践分析能够发现,导致供水管网发生漏损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由于管网系统本身处于更具复杂性的环境条件下,因此外界因素对其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能够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一些老城区所使用的管网材料质量不佳,已经出现老化,由于这些城市的老区建设时间较早,在地下管道铺设作业中,所使用的管道更多为灰口铸铁管,加之长期未得到维护和维修,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管道侵蚀,导致部分普通钢筋发生漏损情况。

(2)施工不符合标准要求。一些管网施工单位在实际管网施工中为节约成本,未注重对管网材料的优选,并且所使用施工工艺及方法缺乏合理性,在施工进程中缺少对重点防范项目的严格监督,增加了管网漏损率。

(3)加压泵站出厂水计量失误。部分加压泵站的水表质量和精度存在缺陷,并且长期未进行更新和更换,缺少维护及维修,难以保障水表计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4)用户用水监督力度有待提升,存在非法盗水现象。一些用户存在违规用水情况,非法拆卸水表或恶意损坏水表零件,尤其体现在用水上升期。

(5)若管道铺设经过了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地基天然水含量相对较大,承载能力差,如果软土地基出现压缩沉降,或管道由于受上方覆土及车辆荷载等因素影响而发生侧向位移,受到剪切力,那么管道的接口、腐蚀点等部位将容易发生破裂,进而出现漏水现象。

(6)管道的局部和坚石相接触,或在回填过程中回填土中存在体积过大石块、冻土等,若未及时做好基础垫层处理工作,回填质量无法满足预期,将可能造成管道破损。

(7)对于铸铁管来说,由于沟槽未得到有效处理,或出现地基下沉及管体移位等现象,都可能会引起承插口爆裂。在管道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回填,同样会增加管网漏损率。

(8)腐蚀问题。管网安装施工过程中未采用有效的防腐措施,尤其在施工困难、管道交错等情况下,对于钢管及中小口径钢管的改造及安装,如果未注重对管道内部的防腐处理,或者管外壁原有的防腐层过薄,都会引发管道腐蚀问题。

(9)阀门安装或阀门井砌筑施工开展不够规范,伸缩器性能不佳无法正常伸缩,对阀门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限制,在出现漏水问题后无法及时进行维修。

2管网漏损率控制对策

2.1对管网进行科学性规划和设计

(1)通过科学性规划和设计管网,实现供水的科学性调度,对供水流量及压力进行科学性控制,确保其符合经济性要求,在充分满足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用水需求基础上,提高供水管网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为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选择适宜管材。为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应加强当前新型管材的推广及使用,比如PE管、塑料复合管等,确保供水安全性,尽量避免水质受到二次污染,实现城市发展建设中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3)合理设计排气阀。排气阀作为供水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该构件设置给予高度重视,确保设计合理性。管道中由于水锤所形成气囊有可能会引发爆管事故,因此对排气阀进行科学性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在主干管、靠近泵房的输水管道,应确保排气阀设计的精细性。

(4)加大旧城管网改造工作开展力度,在实践工作中,应主动和用户取得联系,在争取用户资金的同时,努力争取财政资金。

2.2严格把控管道施工安装

(1)管道施工安装过程中,应确保管道基础处理及回填工作开展效果,并且确保管道基础具有平整性,对于管道周围的硬块及尖状物应及时进行清除,在遇到软土地基情况下应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采用回填砂石方式实现软土地基的分层夯实。需要注意支墩后背应和原状土紧靠,如果发现其存在空隙,应及时使用适宜材料对其进行填实。针对回填土应做好夯实处理,保障其密实度满足规范标准,即超过90%。另外,在回填过程中应禁止从一边侧边冲压管道。

(2)应严格做好施工使用材料的验收,完善施工规范制度,对于管道的搬运及存放应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管道安装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开展管道试水试压工作,此环节工作开展应注重规范性,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绘制完善的管道施工竣工图,及时做好归档备案工作,从而为之后的管网维修及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4)施工单位应对隐蔽性工程的验收给予高度重视,应根据标准要求做好钢管和钢制件的内外防腐处理。

2.3深度分析管网漏损情况

(1)实践工作中应做好区域性检漏工作,确保暗漏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组建专业性的检漏队伍,配置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检测设备,并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落实经济责任制,开展独立核算工作,确保此过程中检漏工作开展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漏。

2.4强化供水监察与巡检

应加大力度开展管网的巡检及维护,从而及时发现漏水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若实际管道的埋设较浅,在发生漏水情况时水会冒出地面。另外,阀门漏水情况也非常常见。因此,加大力度开展管网巡检工作具有必要性,对管网以分区域形式落实到个人,并且定期开展管网的巡检及维护工作。积极宣传供水相关法规及政策,围绕供水的检查及巡检专门组建相应监察队伍,对违章盗水用户进行严格查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管水和治水工作。

2.5做好计量管理工作

(1)应对出厂水计量器具的选型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所选型的准确性,从而为器具计量的正确性提供保障。目前,在出厂水计量器的选择方面,管段式电磁流量计的使用比较广泛。

(2)对用户水表采用周检方式,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计量漏失情况。

(3)采用外接功能接口和通信公司之间建立通信机制,从而使用户用水信息及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心,实时掌握用户用水情况。如果发生用水量突增或异常,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也可以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落实针对性解决措施。

2.6强化大用户管理

     对于火电、造纸等用水大户,应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监管机制,通过机制的落实规范相关营业员行为,并且应合理增加抄表频率,增加抄表人员数量。同时,针对此方面工作开展,可以积极加强自动化技术引入,针对水表仪器开展自动化设计,对居民区及用水单位水表实施改造,构建拥有信息采集、监督及上报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系统,通过及时上传和反馈信息,高效处理相关问题,实现用水大户用水情况的动态化监控及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7对片区进行细化,加装片区表

应积极采用分区分片和指标承包形式,并注重对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主干管应专门设置相应环状网,提高对水压水量的控制效果,确保供水调配的合理性。次干管应和常闭部分阀门进行连接,并且对其专门设置单向阀及计量表,通过采用树枝状管网形式,可以为分区分片指标承包及考核奠定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供水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对其供水水平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大漏损控制力度,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管网漏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漏点漏损时间,提高对漏损率的控制效果。因此供水企业应在充分明确管网漏损率相关影响因素基础上,及时落实针对性管网漏损控制措施,从而为城市水资源提供有效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并且,供水企业从多角度出发做好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使管网漏损率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对于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卫明.分区压力管控在管网漏损率控制中的研究[J].城镇供水,2022(05):65-70.

[2]苑忠堂,李俊江,尹学锐等.漏损控制系统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供水技术,2022,16(0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