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治疗期间运用四君子汤的实际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治疗期间运用四君子汤的实际疗效

冯敏

苍溪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治疗期间应用四君子汤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为样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应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在中医内科疾病中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临床疗效

脾胃气虚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脾胃功能减退、气血失调。虚弱的脾胃功能导致食物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四君子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由甘草、白术、人参、茯苓组成,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脾胃的功效。然而,尽管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上被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在不同患者中可能存在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实际疗效。通过随机从临床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样本,比较应用四君子汤和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对症状缓解、脾胃功能改善的影响。通过系统观察和统计分析,我们旨在明确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药治疗原理,也为中医药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中医内科进行,旨在调查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为随机挑选的76名患者,经严格排除精神障碍、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含38例患者。研究组包括15名女性和23名男性,年龄在15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5±1.41)岁;对照组则包括16名女性和22名男性,年龄范围为14至71岁,平均年龄为(49.04±1.37)岁。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5。这些一般资料为研究提供了严密的基础数据,有助于后续分析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

1.2方法

本研究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中医内科进行,研究旨在比较探究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效果。研究共招募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择了38例作为研究组,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口服吉林道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剂量为每日20 mg,连续服用3周。而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采用了四君子汤的治疗方案。具体方剂为甘草10 g,白术15 g,人参15 g,茯苓15 g。针对不同症状,还有相应的加减药物,例如恶心呕吐者需要加半夏5 g,心悸失眠者需要加酸枣仁10 g,肾阳虚者需要加附子10 g,胸膈痞满者需要加枳壳10 g和陈皮10 g。制剂过程包括将药材加水熬煮至300 ml,取汁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服用3周。

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将以临床疗效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及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为次要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估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是临床治疗效果,按照以下判定标准进行评估:首先,显效指症状基本消失,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反映了治疗的显著疗效;其次,有效指症状缓解明显,脾胃功能有所提升,表示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最后,无效则指症状及脾胃功能未发生变化,患者的病情甚至有可能加重。通过这一临床治疗效果判定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疗效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这一指标体系将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1.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38

22 (57.89%)

15 (39.47%)

1 (2.63%)

37 (97.37%)

对照组

38

13 (34.21%)

19 (50.00%)

6 (15.79%)

32 (84.21%)

x2

3.933

P

0.047

通过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可以明显观察到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组的显效率达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21%。同样,研究组的有效率为39.47%,也超过对照组的50.00%。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的无效率仅为2.63%,远低于对照组的15.79%。这些数据暗示了四君子汤在改善脾胃气虚证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此结果与统计学分析一致,卡方检验的结果(x2 = 3.933, P = 0.047)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结论。这种疗效的提升可能归因于四君子汤的中药组分,如甘草、白术、人参、茯苓等,其在中医理论中有健脾益气、补益脾胃的功效。值得深入探究的是,不同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悸失眠等是否对疗效产生了影响,这可能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线索。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以及深入探究其治疗机制和优化用药方案的可能性。

  1.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且卡方检验显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 = 3.933, P = 0.047)。这表明四君子汤在改善脾胃气虚证的疗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四君子汤作为中医传统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白术、人参和茯苓,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脾胃的特点。研究结果的积极性可能与这些药材的药理作用紧密相关。甘草有调和药性、缓解不适的作用;白术有健脾化湿的功效;人参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茯苓则能利水渗湿。这些成分的综合作用可能协同改善了脾胃气虚证患者的症状,提升了治疗效果。然而,在讨论研究结果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而且仅包括了单中心的临床数据,因此需要更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的稳定性和普适性。其次,研究中对四君子汤的组方进行了一定的个性化调整,以适应不同症状的患者。然而,对于不同调配方式的比较研究可能进一步揭示出更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后,本研究仅观察了治疗期内的疗效,对长期疗效的观察和随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四君子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优势。四君子汤的成分包括甘草、白术、人参和茯苓,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脾胃的特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和药性、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利水渗湿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显著改善了脾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疗效显著提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量相对较小,仅覆盖了单中心的临床数据,因此研究结果需要在更大规模和多中心的研究中得到验证。此外,研究仅关注了短期治疗的疗效,对于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为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四君子汤的治疗机制、优化用药方案以及长期疗效,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脾胃气虚证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曲锋.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5):61-62.

[2]王娟. 四君子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气虚证胃溃疡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2):18-20.

[3]赖加,陈云燕,林德芬. 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型胃溃疡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6):82-84.

[4]王新磊,贺海峰. 加减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2022,46(11):1793-1794.

[5]刘书贤,买振江,赵爱妮.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150-153.

[6]孟凡龙. 四君子汤在中医消化内科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22,37(15):2690-2693.

[7]吴健. 探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治疗期间运用四君子汤的实际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