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基本知识小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急诊护理基本知识小科普

杨林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市 644000

急诊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急诊室为患者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在这个高压、高风险的环境中,有效的急诊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急诊护理的基本知识,旨在增加公众对急诊护理的了解,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ABC原则:

ABC原则是急诊护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它对于在急救场景中提供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Airway(气道):通畅性检查: 在处理急诊病患时,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急救人员应迅速检查患者口腔、喉咙和气道是否有阻塞物,如舌头、呕吐物等。清除气道上的障碍物是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的关键。头颈固定: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头颈的固定是为了防止颈部骨折或脊髓损伤。合适的头颈固定可以减少患者在处理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Breathing(呼吸):呼吸评估: 在气道通畅性得到保障后,急救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这包括观察胸部的起伏、听取呼吸声音和检查呼吸频率。如果患者停止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通气: 在急救过程中,如有必要,急救人员可以进行人工通气,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人工通气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状况进行合适的频率和深度。

Circulation(循环):心脏按压: 如果患者没有有效的循环,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脏按压。按照指导,以适当的深度和频率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静脉通道建立: 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需要给予药物或静脉液体的情况下,建立静脉通道是关键的。急救人员需要迅速、准确地进行静脉通道建立,以便及时输液或给药。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能,它在心跳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PR的步骤:

紧急调用急救: 在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首先应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呼叫急救服务可以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开始心肺复苏,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开始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是进行胸外按压。急救者应将患者放置在硬而平坦的表面上,用双手掌的下半部分压迫患者的胸骨,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按压的深度应该至少为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人工通气: 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确保每次通气时患者的气道是通畅的,并且每次通气时间控制在1秒左右。

持续循环: 按照30:2的比例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保持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自行呼吸、心跳恢复。

培训和认证:

定期接受培训: 急救者应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更新他们的技能和了解最新的急救指南。培训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以确保急救者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

取得CPR认证: 完成培训后,急救者通常可以获得心肺复苏(CPR)认证。这个认证是对他们急救技能的一种公认的证明,也是许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必备条件。

特殊情况下的CPR:

婴儿和儿童CPR: 对于婴儿和儿童的心肺复苏,压迫深度和通气频率可能会有所不同。急救者在培训中应该学会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心肺复苏技巧。

AED的使用: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能够检测心脏节律并提供电击的设备,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尤为重要。急救者应该了解AED的使用方法,并在需要时尽早使用它。

出血控制:

出血控制是急救过程中的紧急处理环节,因为失血过多可能会导致生命威胁性的状况。

直接压迫伤口: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 如果患者有外伤伤口,首先应迅速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直接压迫伤口。直接压迫有助于减缓或停止出血,并防止外部细菌进入伤口。手套的使用: 在进行直接压迫时,急救人员应佩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手套可以有效阻隔血液和其他体液,减少感染风险。绷带的固定: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无法通过直接压迫控制,可以考虑使用绷带来增加压迫。在固定绷带时,要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的正确使用: 在需要控制肢体出血时,可以使用止血带。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方法是将其绕在伤口以上的位置,然后逐渐加紧,直至出血停止。但要注意,使用止血带需要专业培训,因为过紧的止血带可能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记录止血时间: 在使用止血带时,急救人员应该记录下止血的时间,因为过长时间的止血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影响受伤部位的康复。提高患者的受伤部位:抬高受伤肢体: 对于四肢出血,将患者的受伤部位抬高可以减缓血液流动,有助于减轻出血程度。但需要注意不要使患者在抬高部位时感到过度不适。协助呼吸: 如果出血较严重,急救人员在控制出血的同时要注意协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大量失血可能导致低血容量,进而影响氧气输送。专业医疗救援:及时转运: 尽管急救人员可以在现场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出血,但是最终还是需要将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及时的转运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与急救医生协作: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急救人员应与急救医生或医院的医疗团队保持紧密联系,随时准备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援指导。。

意识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判断病情和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常见的意识状态评估工具包括Glasgow Coma Scale(GCS),通过评估患者的眼睛、语言和运动反应来判断其意识水平。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迅速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药物应用:

急诊护理中,合理使用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但使用药物必须谨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使用。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合适的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总之,护理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急救措施和迅速的反应时间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公众对急诊护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突发状况下的应对能力,也有助于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希望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科普,能够让更多人具备急救技能,为身边的急诊状况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