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汝南县冬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浅谈汝南县冬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马辉

汝南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463300

内容摘要:小麦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常年种植面积在129万亩左右。因此,小麦产量的丰歉,对全县人民的生活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严重降低了冬小麦的产量, 给广大的农民朋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通过适当的防治方法, 不仅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还能降低防治成本, 因此,笔者就和广大农民朋友谈谈冬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冬小麦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冬小麦蚜虫 冬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 又称腻虫或蜜虫, 属于同翅目昆虫。蚜虫主要集中在冬小麦的茎、叶、穗等部位, 吸食该部位的汁液, 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 造成冬小麦减产, 严重时可造成30%以上的损失。

 1.1.1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杂草与自生麦苗, 减少麦蚜的适生地和越夏寄主。冬春播种时间可比正常播种期晚些, 播种时要尽可能的采用深耕的方式, 同时结合配方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灌水, 适期增施磷、钾肥等。

 1.1.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适用于冬小麦孕穗期有蚜株率50%、灌浆期有蚜株率70%的麦田。常用的化学药剂有3%腚虫洣可湿性粉剂、一遍净、50%抗蚜威、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 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在冬小麦麦田中。

 1.2 冬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是冬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 主要吸食灌浆期的小麦汁液, 造成小麦秕粒、空壳, 严重时甚至导致小麦绝收。

1.2.1 农业防治: 选用能够抵抗冬小麦吸浆虫的冬小麦品种, 或者早熟的冬麦品种。通常春季会给小麦灌溉、追肥, 为了降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率, 可适当的减少春灌、减少春季化肥的施加。

 1.2.2 化学防治: 蛹期防治的化学药剂主要是2%甲基异柳磷粉剂、4%敌马粉等, 撒入麦田中进行防治。成虫期防治的化学药剂主要是40%乐果乳剂、2.5%溴氰菊酯等, 通过喷雾进行防治。

 2 冬小麦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1 冬小麦赤霉病 冬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 通常发生在潮湿、半潮湿的区域。冬小麦赤霉病可发生在冬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 尤其在抽穗期, 造成小麦的大量减产, 严重时可减产40%左右。

2.1.1 农业防治: 合理排灌, 湿地要开沟排水。根据气候以及小麦的生长期, 适当的提前或者推迟播种, 以避免小麦扬花期在雨季。小麦成熟后, 要尽快收割脱粒。收割后, 对麦田进行深耕灭茬。

 2.1.2 化学防治: 根据种植的冬小麦品种, 在其始期至盛花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 且要避开阴雨天气。常用的化学药剂为40%多菌灵胶悬剂、50%甲基硫菌灵等, 其中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最好。

 2.2 小麦纹枯病 冬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生的病害, 主要由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小麦一旦发生纹枯病, 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等症状, 严重影响小麦灌浆、结实不良, 造成小麦的大幅减产, 严重时可致冬小麦绝收。

 2.2.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合理轮作, 避免早播, 可适当的延迟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及病株、及时排出田间的雨水。

2.2.2 化学防治: 通常在冬小麦返青后, 田间病株率达到15%左右时进行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雾的方式将药液喷洒在麦苗基部病斑上。常用的化学药剂有12.5%烯唑醇、50%多菌灵、20%三唑酮等。

2.3 冬小麦锈病 冬小麦锈病又名小麦黄疸病, 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 在全国大部分麦区均有发生, 危害相当严重,该病在平舆县几乎每年都有层次不同的发生,做好冬小麦锈病防治工作,对冬小麦的各阶段生长尤其是生产中后期意义尤为重要。

 2.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 避免早播, 适时的给麦田灌溉、施肥。收获后对麦田进行翻耕灭茬, 消灭菌源。

2.3.2 化学防治: 因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 所以喷施药液时以喷洒在叶背面为主。常用的防治小麦锈病的化学药剂有粉锈宁粉剂或乳油、氰菌唑、烯唑醇、粉菌特等。

2.4 白粉病 冬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 在各个冬小麦产区均有发生, 可侵害小麦的各个部位, 其中以叶片和叶鞘为主, 其传播速度较快。

2.4.1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 合理控制冬小麦的种植间隙, 及时排水、施肥。

2.4.2 化学防治: 冬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或发病初期进行预防。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等, 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

 2.5 冬小麦叶枯病 冬小麦叶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病害, 主要发生在冬小麦抽穗期, 以感染小麦叶片和叶鞘为主, 通常有3片叶片感染时可引起发病。冬小麦叶枯病会引起小麦枯死, 导致冬小麦质量和产量明显下降。

 2.5.1 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或抗病冬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适期适量播种。控制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控制田间湿度。

2.5.2 化学防治: 通常播种前用纹霉净或其他药物对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在冬小麦抽穗后, 喷施药物, 根据冬小麦叶枯病的病情决定喷施次数。常用的防治冬小麦叶枯病的化学药剂有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晴菌唑乳油等。

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严重降低了冬小麦的产量, 给广大的农民朋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通过适当的防治方法, 不仅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还能降低防治成本, 确保冬小麦产量, 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