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作用分析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3

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作用分析与探究

田宇燕 通讯作者:祁玮

南京市胸科医院 呼吸三科九病区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均行PICC导管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RS评分较低、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且舒适度评分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集束化护理运用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PICC导管;晚期肺癌;集束化护理;并发症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当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抽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以及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因为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者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无法获得满意效果[1]。当前在治疗晚期肺癌时,通常以化疗或者放疗为主,而PICC导管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影响减少,其留置时间较长,可以使穿刺次数减少,使穿刺成功率提高[2]。但是PICC导管置管期间,若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感染、血栓以及静脉炎等,不仅加重患者痛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因此,本文对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年龄30-78岁,平均(53.3±7.5)岁,其中15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置管部位:17例为正中静脉、22例为贵要静脉;观察组年龄31-79岁,平均(53.4±7.6)岁,其中16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置管部位:18例为正中静脉、21例为贵要静脉。两组的置管部位、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日常注意防护,对穿刺位置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护理:(1)由6名成员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其中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1名,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统筹和管理整个小组工作;(2)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冲管、封管以及无菌操作技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水平;(3)认真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因为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特殊,受到化疗药物的伤害和疾病的影响,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若采用侵入性操作,则会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护理人员每次与患者接触前后,要正确运用六步洗手法和快速消毒剂洗手,若手部污染明显,则运用常规洗手液进行六步洗手。同时,维护导管使用的碘伏、棉球以及棉签等应该现用现开,一旦出现导管脱出,要按照流程进行,避免人为移入体内;(3)对导管维护标准流程进行制定和完善。在维护导管时,要对外露导管长度和导管刻度进行记录,对是否出现导管移位进行判断,并且对穿刺点有无分泌物、渗液以及红肿等进行观察。同时,在对贴膜进行更换时,要将一块治疗巾垫在患者臂下,将导管尾端接头按住,遵循从下至上的原则将贴膜去掉,然后在离穿刺点0.5cm处,运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3遍,再运用碘伏棉球将穿刺点按住,按照同样的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对皮肤进行消毒,最后对导管正反两面进行消毒,待碘伏干后,摆放导管成“L”或“S”形状,并且将透明贴膜贴上。运用碘伏纱布对导管接头进行包裹,旋转式消毒输液接头3遍,正反交替,采用无菌纱布将原有输液接头或者肝素帽拧开,与纱布一起丢弃,再运用酒精小方纱对导管接头螺纹部分进行旋转式消毒,对正压接头或者肝素帽进行更换;(4)导管护理。脉冲式正压封管和冲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一个关键环节,应该避免运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进行给药、冲管,动作轻柔,避免损坏导管。同时,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在导管体上直接粘贴胶带,使穿刺局部保持干燥,维持贴膜的密闭性,运用无菌胶布对导管尾端接头部分进行固定,再运用另一条胶带对接头部分进行固定,最后在透明贴膜上标注相关信息;(5)健康教育。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开展讲座以及一对一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其避免患侧手臂用力,包括不要提重物、不要抓举以及不要撑床等,减少剧烈运动或者过频过度屈肘,睡觉时避免对置管侧肢体进行压迫,不要对置管侧肢体进行揉搓或者按摩,擦浴或者洗澡时要避免打湿敷料,避免在水中浸泡外露的导管。告知患者尽量选择具有宽松袖子的衣服,穿衣时先将置管侧肢体穿好,脱衣时先将健侧肢体脱掉,再将置管侧肢体脱掉,并且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弯曲、打折或者脱落,使导管保持通畅;(6)并发症护理。指导患者正确观察置管处敷料,一旦发现渗血、潮湿或者脱落等情况,应该及时告知护士,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出现疼痛、红肿、瘙痒或者皮疹时,要及时处理,并且查看全身有无不明原因发热,局部皮肤有无硬结、红肿等,预防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下列指标:(1)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血栓以及静脉炎等;(2)运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感越强;(3)记录舒适度评分和置管时间;(4)运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有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5)运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功能五个维度,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

感染

血栓

静脉炎

发生率

对照组(n=39)

2(5.13)

1(2.56)

3(7.69)

6(15.38)

观察组(n=39)

1(2.56)

0(0.0)

1(2.56)

2(5.13)

X2

7.974

P值

<0.05

2.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NR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且置管时间和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NRS评分(分)

舒适度评分(分)

PICC导管留置时间(月)

对照组(n=39)

1.5±0.3

7.07±1.56

6.24±0.71

观察组(n=39)

0.7±0.1

9.82±1.96

8.65±0.67

t值

5.094

9.112

6.083

P值

<0.05

<0.05

<0.05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环境、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以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x±s,分)

组别

环境

社会关系

独立性

心理状态

生理功能

对照组(n=39)

14.66±5.43

16.25±5.81

20.75±6.68

16.33±5.85

25.43±6.55

观察组(n=39)

18.49±5.86

23.34±6.35

30.97±6.12

21.45±6.55

32.87±8.12

t值

6.094

9.112

5.973

8.964

5.8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9)

17(43.59)

13(33.33)

9(23.08)

30(76.92)

观察组(n=39)

28(71.79)

10(25.64)

1(2.56)

38(97.44)

X2

6.974

P值

<0.05

  1. 讨论

晚期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低的生存率,其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的生命周期延长,增加患者舒适度,使并发症减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4]。在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PICC置管技术,可以使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减少,预防不良反应,对确保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集束化护理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遵循全方位护理理念,通过落实一连串具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使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提高,使PICC置管时间延长,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6]。同时,在集束化护理中,通过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PICC置管,减轻内心的焦虑和恐慌,掌握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感染、静脉血栓以及导管移位等并发症[7]。此外,集束化护理通过组织护理小组成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提高,每个护理步骤都做到安全且细心,可以使患者的不适感减轻,改善疼痛度和舒适度,从而预防并发症[8]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PICC导管维护,通过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减轻,延长置管时间,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莉琳.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47+62.

[2]图尔荪古丽·麦麦提敏,陈燕芳.评价集束化护理用于晚期肺癌PICC导管维护中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74+276.

[3]戴洁,沈奕新,丁凌芳.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2432-2433.

[4]陈金子.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4):236-237.

[5]谢绍菊,蒋烈洪.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NRS评分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3):327-328.

[6]徐桂芹.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意义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2):149-151.

[7]郭淑霞.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107+112.

[8]周燕红.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