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 2

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张东1,张娟娟2

(张东 第一作者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332000 ,张娟娟 通讯作者 九江市中心血站,九江 332000)

关键词:消化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因素

结直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中晚期患者常合并贫血,而围手术期输血是很重要干预措施。围手术期输血是否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仍无定论[1]-[3]。本次研究探讨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34例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标准参考中国卫生部医政司拟定《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中的外科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接受了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记录完整,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前病情评估等;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了输血治疗;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感染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伤口感染、深部腹腔感染、腹膜炎等;

排除标准:未接受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记录不完整或无法获取;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未接受输血治疗;患者术后未出现感染并发症的情况;

1.2方法

1.2.1患者基本资料

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础信息采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心率、体温等;另外需要采集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

1.2.2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的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医嘱单、辅助检查单、切口分泌物培养等资料,对患者的切口类型、切口大小、是否有围手术期输血、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性质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记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基础资料

1034例患者中出现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有20例,总感染率为1.93%。其中不同年龄组(≥60岁与<60岁)、不同BMI组(≥27与<27)、有无吸烟史组、有无糖尿病史组患者的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BMI≥27及有糖尿病史为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显著相关因素(P<0.01)。

表1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

项目

总例数(n)

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n)

感染率(%)

χ2(t)值

P值

年龄

≥60

563

14

2.49

4.294

<0.05

<60

471

6

1.27

性别

541

11

2.03

1.334

0.067

493

9

1.83

BMI

≥27

387

10

2.58

10.432

<0.01

<27

647

10

1.55

吸烟史

452

12

2.65

7.348

<0.05

582

8

1.37

饮酒史

421

8

1.90

0.982

0.672

613

12

1.96

糖尿病史

289

7

2.42

9.385

<0.01

745

13

1.74

2.2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其中切口类型、切口大小、切口是否输血、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均是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切口类型为Ⅲ类、急诊手术是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显著相关因素(P<0.01)。

表2两组患者治疗资料

项目

总例数(n)

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n)

感染率(%)

χ2(t)值

P值

切口类型

426

3

0.70

16.394

<0.01

317

6

1.89

291

11

3.78

切口大小

≥10cm

48

7

1.46

12.843

<0.01

<10cm

986

13

1.32

围手术期输血

587

8

1.36

5.349

<0.05

447

12

2.68

侵入性操作

633

9

1.42

6.323

<0.05

401

11

2.74

手术时间

≥3h

198

10

5.05

6.342

<0.05

<3h

836

10

1.19

手术性质

急诊

107

12

11.21

10.735

<0.01

非急诊

927

8

0.86

3.讨论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手术是最主要和最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面临多种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其中术后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和复发产生不利影响[4]-[5]。术后感染包括伤口感染、深部腹腔感染、腹膜炎等,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输血通常被用来处理术中失血或维持患者的血容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然而,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6]- [8],包括免疫功能抑制和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是否需要输血以及如何最小化输血引发的并发症风险,一直是临床医生需要仔细权衡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对103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BMI、吸烟史、糖尿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手术性质都与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BMI≥27、有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为Ⅲ类或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这些因素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输血可能会引发免疫功能抑制,这是因为输血时引入了外源性血液成分,包括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等,这些成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功能抑制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因此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关联[9]。输血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这是机体对外源性血液成分的一种生理反应。这种输血相关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些疾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一些研究发现[10]- [12],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的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输血的数量越多,感染的风险越高。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BMI≥27、有糖尿病史、切口类型为Ⅲ型或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应更加慎重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以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术后康复质量。未来的研究和医疗实践应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以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彬, 丁战伟, 翟春雨.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 37 (08): 792-796.

[2]郝泽宇, 孙建涛, 刘明辉. 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围手术期输血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 46 (02): 112-116.

[3]王灰飞, 周勤梅, 王丹. 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伴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监护1例[J]. 现代医药卫生, 2023, 39 (04): 714-717.

[4]常斯宇, 孙超, 周清辰. 电钩对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持续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医外治杂志, 2022, 31 (06): 30-33.

[5]邢跃栊, 曲赛, 倪德生. 胆囊癌切除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 (28): 28-32.

[6]周琳, 慈璇, 邵小宝. 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04): 416-421.

[7]韩军.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 (13): 123-124.

[8]郝新闻.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和防控措施[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 8 (03): 145-146.

[9]杜成凤. 原发性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结局的分类预测模型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7.

[10]易光兆, 罗素新, 王希罕.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 15 (01): 57-59.

[11]刘晓彬.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比较[D]. 吉林大学, 2012.

[12]刘万里, 耿建祥, 樊志敏. 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基因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4 (10):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