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张梦燕 赵博勇

新疆华油油气工程有限公司,新疆省 库尔勒 841000

摘要:三重介质油藏是一种复杂的储层类型,通常包含沥青质、水和天然气,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在处理三重介质油藏方面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克服这些局限性,在试井解释中,正确理解这些不同介质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油田开发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三重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MR)、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以及岩心分析等多种技术,以揭示三重介质油藏中各种介质的性质、分布和相互作用。通过深入的试井解释,可以更好地指导油藏的开发和管理,提高产量和收益。

关键词: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核磁共振;数学建模;方法

前言:三重介质油藏是指油藏中同时存在沥青质、水和天然气等多种不同介质的情况。在石油工业中,三重介质油藏的存在相对常见,因此需要针对这种类型的油藏进行有效的试井解释方法研究。三重介质油藏通常包含多种不同性质的介质,包括沥青质、水和天然气,在这些油藏中,了解各种介质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有效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试井解释是一种关键的工具,可以用来揭示不同介质的特性,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油田开发决策。本文旨在探讨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以提高对油藏特性的理解。

1 三重介质油藏的概述

三重介质油藏是一种复杂的石油储层类型,其中存在三种主要介质,通常包括沥青质、水和天然气。这些油藏在地下储层中的分布和相互作用使其在石油工业中备受关注。三重介质油藏包括三重介质成分:1)沥青质(Bitumen):沥青质是一种高粘度、高密度的油质,通常处于半固态状态。它在三重介质油藏中充当主要的油质组分。2)水(Water):水是另一种主要介质,存在于油藏中。水的分布和饱和度对油藏的开采至关重要。3)天然气(Natural Gas):天然气是第三种主要介质。在三重介质油藏中,天然气可以以气态存在,通常与沥青质和水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三重介质油藏通常与砂岩相关,其中沥青质被固定在孔隙中,而水和天然气也存在,沥青质砂岩常常被称为油砂,是三重介质油藏的一种主要类型。现有技术下,三重介质油藏的开采具有挑战性,因为沥青质的高粘度和粘性,使其难以流动,开采沥青质需要特殊的采油技术,例如热力采油或溶剂注入,并且水和天然气的存在也对开采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与沥青质混合,影响产量和油藏管理。此外,三重介质油藏的开采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包括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构建可持续的油砂开采方法和环保措施备受关注。

2 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

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是指用于分析和解释三重介质油藏中试井数据的方法,三重介质油藏通常包括岩石、油和水三种不同的介质,因此需要特殊的方法来解释试井数据,需要获取三重介质油藏中的试井数据,包括测井曲线(如伽马射线测井、声波测井、电阻率测井等)相关数据,从而提供有关地层性质和流体分布的信息,并基于试井数据,建立三重介质油藏的地层模型,包括不同介质的分布和性质。典型的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 核磁共振(NMR)测井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在三重介质油藏中进行试井解释的重要方法,用于确定不同介质(沥青质、水和天然气)的性质、分布和饱和度。首先,核磁共振测井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关于不同介质的信息。在核磁共振中,原子核会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产生特定的核磁共振信号,不同类型的原子核(如氢核)在不同化合物中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核磁共振信号,并且在三重介质油藏中,不同介质的核磁共振信号具有独特的特征。具体来说,沥青质、水和天然气中的氢核会产生不同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可以识别和量化这些介质的存在和分布。核磁共振测井工具是专门设计用于井下操作的设备,通常包括探头和相应的电子设备。探头会发射射频脉冲,激发井内的核磁共振信号,并记录返回的信号,以获取有关不同介质的信息,NMR测井数据通常以T2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谱或T2分布的形式呈现。不同介质的核磁共振信号在T2谱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分析这些谱可以确定各介质的饱和度和分布。沥青质通常在T2谱中表现为较长的T2值,而水和天然气则表现为较短的T2值。综合来说,核磁共振(NMR)测井是解释三重介质油藏的有力工具,提供有关不同介质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油藏性质,制定更有效的油藏开发和管理策略。

2.2 电阻率测井

电阻率测井是用于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的一项关键方法,用于确定不同介质(沥青质、水和天然气)的电导率、饱和度和分布。电阻率测井利用地层介质对电流的电导率响应。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电导率,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流传播的速度和强度来区分它们,电阻率(电阻率的倒数)是一个用来描述介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参数,沥青质、水和天然气在电阻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三重介质油藏中,沥青质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电阻率,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天然气的电阻率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差异使电阻率测井成为识别和区分这些介质的有效工具,电阻率测井工具通常包括电极和电流发生器,用于在井孔中传递电流。通过测量电流通过地层的速度和电压差,可以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此外,电阻率测井数据通常以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形式呈现,该曲线显示了电阻率与井深的关系。不同介质的电阻率曲线会显示不同的特征,例如水饱和度、沥青质分布以及天然气的存在。

2.3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解释三重介质油藏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使用数学方程和计算模型来模拟油藏中不同介质(沥青质、水和天然气)的行为和相互作用,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和模型来描述和模拟油藏中各种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质量传递、热传递等。这些方程和模型基于流体动力学、物质平衡和热力学等物理原理。数学建模需要估计和收集油藏的各种输入参数,如地质数据、油藏物性、试井数据和开采操作,相关参数用于初始化和校准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模型类型,包括:1)储层模型:描述油藏中不同层次和介质的分布,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2)流动模型:模拟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包括多相流动(水、沥青质和气体)。3)热传递模型:描述热传递过程,如沥青质的升温和气体的释放。4)生产模型:模拟油藏的开采过程,包括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布局和操作。此外,数学建模通常依赖于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以求解偏微分方程。这些方法允许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和模拟,数学建模生成的模拟结果包括油藏内不同介质的分布、饱和度、渗透率、温度分布等,相关的结果可用于预测油藏的动态行为,如油藏开采、水管理和沥青质的移动。此外,数学建模的结果通常需要与实际试井数据和采收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如果模型与实际不符,需要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模型准确性。数学建模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能够提供深入的油藏理解,并帮助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开发和管理策略。

结语:三重介质油藏的试井解释是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它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多种试井解释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数学建模,能够提供了深入了解三重介质油藏特性的途径。通过合理运用上述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介质的性质、分布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些油藏,还有助于提高石油资源的开发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并实现更可持续的油藏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德志,姚军,王子胜,等.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及压力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 2008, 29(2):5.DOI:CNKI:SUN:XJSD.0.2008-02-029.

[2]李成勇,刘启国,张燃,等.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28(4):4.DOI:10.3863/j.issn.1674-5086.2006.04.009.

[3]姚军,戴卫华,王子胜.变井筒储存的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8(1):6.DOI:10.3321/j.issn:1000-5870.2004.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