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育实现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大学美育教育实现路径探讨

肖菡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

摘要:本文从大学美育教学工作现状展开分析,并且从这一立足点出发,对如何切实推进大学美育教育工作落实展开讨论,对于明确大学美育教育未来的方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大学;美育;教育

美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之下,处于一个相对而言被忽视的位置。大学阶段的教育更多是一种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社会环境而展开,虽然也会围绕素质教育展开诸多方面的课程建设工作,但是总体而言美育工作仍然会被忽视。但是审美是价值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会因为教育领域中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缺失或者忽视就会动摇审美的地位,但是却有可能因为这种忽视而造成学生在审美领域的认知方式存在偏差,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价值观的指向。因此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美育教育而言,必须重视起来,将其纳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之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素质教育得以落实,才能保证大学能够向社会输出合格的毕业生。

一、大学美育教学工作现状分析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对于美育的态度,虽然中间可能有一些细节环境确实存在忽视,但是整体看对于美育的关注仍然是持续的。从信中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美玉工作而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与时俱进,是当前的美育工作的两个重点,对应的相关工作,也应当以这两个点作为核心而展开。

但是就目前大学环境中的美育工作而言,问题也同样存在于这两个方面。

其一,美育并未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在信中明确提出,美育要与时代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这其中强调的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时代和生活。但是就目前大学环境中的美育工作而言,突出形态仍然是以课堂作为核心,以校园文化作为辅助而构建起对应的美育框架。而对于大学中非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并不会安排专业的美学课程,因此对应的课堂审美环节会有所缺失,只能依靠校园文化中的相关内容来对学生施加间接的影响。除此以外,选修课也是大学环境中与审美相关的重要课程元素,但是选修课本身在选课方面并没有强制性,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来获取到课堂内的审美教学。依靠校园文化而展开的审美教育,在与时代和生活两个方面都能保持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深刻程度仍然值得关注。因为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校园文化通常涉足美育领域相对来说比较浅,也缺乏系统性,对应的与时代和生活的关联,常常会因为对应锚点设置的不合理而难以形成更为深刻的影响。

其二,美育并未能够对传统文化实现传承。

实际上当前社会范围内对于传统文化都十分关注,包括大学校园在内同样如此,但是这并不代表当前的大学美育工作就能够落实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里特别需要关注传承的内涵,并不单纯是对传统文化展开学习,将文化体系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留存,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之中焕发出生命力,是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一种重要表征。目前无论是大学美育工作,还是整个社会,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都在传承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进一步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效果。对于大学美育教育工作而言,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整理固然是必要的,将这些传统文化和智慧融入到当前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之中,让这些传统文化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美感,才是最应当落实的问题。

二、切实推进大学美育教育工作落实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在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的关于美育的几个方面工作要点,可以说是直接指向了当前大学美育工作的不足,而对应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则可以以信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点作为核心,结合当前大学阶段教育工作现状来确定出对应的优化方案。

1.加强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环境中的传播

    具体来说,是要让传统文化在当前新的时代和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与时俱进,一方面是要让传统文化进入到这个特殊的环境之中,另一个方面则是要让传统文化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这才是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

具体而言,可以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审美观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和谐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以形写神、空灵意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等艺术理念都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大学美育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审美以恰当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充分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力。

2.合理设置美育课程

大学是面向社会和职业环境而展开的教育,因此对于美育的关注比较少。对于这一方面,大学方面为了进行学生素质综合培养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平衡,也会通过选修课来提供一些对应的美育支持,但是选修课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学生可以不选,甚至选而不修。针对这种问题,学校方面还是需要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不能因为“选修”属性而忽视了课程应当具有的水平建设。并且需要监督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选择情况,也需要加强课程纪律控制,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足够的美育教育。

在校园文化打造方面,学校有着比较大的灵活度,因此对应的美育教育也可以以各种形态出现。校园社团,以及一些有组织的活动,都是引导大学生去建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及时跟进,不断去发现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并且展开纠正。越是松散的环境,越容易出现不易察觉的问题。

3.加强美育和思政的融合

   从对学生的作用力这一角度看,美育和思政教育可谓殊途同归。思政教育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美育则是强调学生审美能力的构建,也关系到学生在审美方面所持观点和态度的形成。可以说,美育和思政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加强美育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形成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的映射。在落实课程思政的同时,考虑美育的要求。既可以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而展开,也可以从具体的生活学习细节着手延伸。特别需要注意无论是美育还是思政,都要实现与时俱进,与学生具体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才能落实其价值。“扎根时代生活”是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准则,脱离了具体的时代生活,无论是美育还是思政教育,都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结论

在展开美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美育价值的认知,必须注意到美育的根源在于实现对于学生的培养,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美育也会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之中。实际工作中既要“扎根时代生活”,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群体,才能切实构建起有效的大学美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兲于全面加强和改迚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斱案》和《兲于全面加强和改迚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斱案》[J].教育科学论坛,2022(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