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天羽:在危机中孕育新机 成就新时代企业风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玛天羽:在危机中孕育新机 成就新时代企业风貌

张新

近期,国家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目标,为了解金融与企业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当今全球经济变局的新趋势下,企业如何做好理念和战略转换?如何实现稳健经营?如何提高韧性?如何捕捉产业机遇?记者今天专门采访了我国杰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和金融专家,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隆行”)合伙人——玛天羽先生,为我们分享在企业战略管理与金融相融合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记者:玛先生,作为杰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和金融专家,您在运用金融工具,扶持实体企业发展方面拥有资深经验与话语权,今天想请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心得。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历程?

玛天羽:可以。我持有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学士学位和复旦大学MBA。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在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投资部工作,此后进入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资产经营部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并曾经兼任过国际贸易事业部总经理,管理着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业务。正是在这个阶段,我完成了多个跨国并购项目。结束了申达的职业生涯后,我也曾担任过上海新台宏投资公司的总经理。

记者:您在职业生涯中完成了很多杰出的项目,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例子吗?

玛天羽:当然。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是帮助上海申达进行资产重组和增发新股。在短短三个月内,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落地、资产剥离、业务整合、增发新股等一系列繁冗工作,并募集超过3亿人民币资金,实现了公司业务的彻底改造。这个项目展现了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执行效率。

记者:您在多个公司担任过高级管理职位,请问您是如何在不同公司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经验的?

玛天羽:我多家企业中的工作经历使我有机会将我的经验和技能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和环境。无论是在上海申达、新台宏投资还是现在的信隆行,我都尝试扮演着一个探索者和开拓者的角色,帮助公司经营业务或投资业务由小变大、由微变强,快速跻身行业头部队列。我相信,只有深入理解每个公司的业务和战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记者:您在企业战略管理和金融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如今全球经济变局的新趋势下,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玛天羽:在全球经济变局的新趋势下,企业需要更加敏捷和灵活地应对变化。首先,现今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比以往更加快速,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战略规划,确保战略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趋势。其次,变化速度加快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增高,从而导致风险的维度增加,所以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应对新形势的风险管理能力,预测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危机。此外,企业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趋势。

记者:您曾经在新台宏投资任职总经理期间,由您主导的一些项目,成为投资成功的典型案例。那么在这些项目中,有哪些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玛天羽:在新台宏投资期间,我主导参与了的项目有很多,在这些项目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和手段,但都取得了成功。举两个例子:其一,是一家国内头部的某芯片公司。我们接触该标的时,它的估值已经比较高了,但我们分析了CPU行业的国产替代大趋势、确认了公司技术的先进性、验证了客户的认可度和企业的商业能力、测算了市场容纳空间,故而采用了较为激进的资本运作策略,果断出手。其二,是国内一家重要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公司。我们采用了早期投资和长期陪伴的策略,成功地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总体来说,我们最看重的主要包括技术的领先度、市场的容量和发展空间、团队的专业性、契约精神和敬业品质等维度来最终决定投资策略。

记者:在您的带领下,申达的年度国际贸易营收达到了10亿美元的业绩,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玛天羽:申达的国际贸易业务,一直处于行业的前列。,但是,在我接手主管该项业务时,发现在辉煌背后隐含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周边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汇率波动频繁、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各项成本持续上升,都在冲击原有的商业模式。因此,我们规划了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蓝图,通过自主创立、股权收购、业务收购、团队引进、协议安排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多家实体企业,业务涉及男装、轻奢女装、家纺产品、酒店用纺织品、手工纱线等多门类;同时,在北美地区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公司直接进入海外终端市场。与此同时,不仅在中国和周边其他国家地区建立和强化供应商网络,强化了供应链管理能力,更在公司总部完善设计、面料开发、财务支持、物流协同等平台,提升一站式客户增值服务体验。我们通过上述举措和员工的努力,不断推动公司加速转型成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有效应对了整个行业的重大变化。

记者:深耕行业20多年,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预测或展望?

玛天羽:我认为未来的企业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但是要学会在发展中洞察时势,变被动为主动,在危机中育新机。未来的市场,更需要企业注重创新和灵活性,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趋势。我相信,只有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非常感谢玛先生今天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