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王建英

西安大兴医院  儿科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2022.10——2023.10期间于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儿,共计60例,2023年2月在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将应用前后分别收录的30例患儿定义为应用前组、应用后组,回顾性分析组间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差异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差异,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评价值96.67%高于应用前评价值80.00%,P<0.05。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于提高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室;床旁交接班;SBAR沟通模式;病情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

儿童重症监护室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密的护理。在这样的环境下,交接班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准确传递患儿的相关信息,以确保连续性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1]。相关研究表明,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护士在床旁交接班时进行系统性的信息传递[2]。基于此,本文特收录60例患者为样本,分组对照探究,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于提高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样本收录时间区间为2022.10——2023.10,均为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患儿,统计样本量60例,2023年2月在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根据患儿护理工作中是否应用该模式将其分应用前组、应用后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n=30);纳入应用前组的样本男女占比分别为56.67%(17/30)、43.33%(13/30);年龄阈值1-8岁,求取平均值(4.92±1.63)岁;纳入应用后组的样本男女占比分别为53.33%(16/30)、46.67%(14/30);年龄阈值1-9岁,求取平均值(5.03±1.75)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P>0.05。

1.2方法

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床旁交接班过程中,护士运用SBAR沟通模式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是具体的应用步骤:

情景描述:护士A和护士B在床旁站位,并确认有足够的私密性和安静的环境来进行交接班,护士A将向护士B提供患儿的姓名、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信息,并指出患儿的当前情况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S(Situation):描述当前情况,包括病情摘要和背景信息,护士A简洁明了地描述当前患儿的病情摘要,例如呼吸困难、高热和血压不稳定等,护士A提供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背景信息,如患儿的病史、目前所接受的治疗和特殊需求等。

B(Background):提供与当前情况相关的背景信息,护士A补充提供其他相关的背景信息,如患儿最近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和过去几小时的监护数据,这有助于护士B获得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护理提供准备。

A(Assessment):提供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观察,护士A向护士B详细描述自己对患儿的评估和观察结果,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排尿和排便情况等方面,强调任何潜在的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以确保护士B能够全面了解患儿的当前状态。

R(Recommendation):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合适的护理建议,护士A在结束交接班之前,向护士B提供基于评估结果的合适护理建议,包括调整药物剂量、采取特定的护理措施或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协作等,此外,明确传达患儿的需求和家属的关注点,以确保连续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由科室护士长针对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从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方案、存在的风险、护理重点5个维度评价,各项分值区间0-20分,总分100分。

邀请患儿家属针对护理服务展开满意度评价,评价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计算总体需借助SPSS22.0软件,分为计量、计数资料两类,前者以(±s)描述,t值检验;后者以频数及构成比描述,x²检验。计算结果若P<0.05,则证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SBAR沟通模式应用前后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

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详见表1

表 1应用前后护士病情掌握程度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诊断和病情

异常化验结果

治疗方案

存在的风险

护理重点

总分

应用前

30

15.89±4.72

16.32±3.52

14.77±4.79

15.03±4.56

14.17±5.35

82.34±12.33

应用后

30

18.45±4.63

18.33±3.17

17.46±3.52

18.94±4.74

18.64±5.77

93.17±15.64

t

--

2.121

2.324

2.479

3.256

3.111

2.978

P

--

0.038

0.024

0.016

0.002

0.003

0.004

2.2比较SBAR沟通模式应用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评价护理满意度差异,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评价值96.67%高于应用前评价值80.00%,P<0.05。详见表2

表 2应用前后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应用前

30

15(50.00%)

9(30.00%)

6(20.00%)

24(80.00%)

应用后

30

21(70.00%)

8(26.67%)

1(3.33%)

29(96.67%)

--

--

--

--

4.043

P

--

--

--

--

0.044

3、讨论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有效沟通工具,其中S代表情况(Situation),B代表背景(Background),A代表评估(Assessment),R代表建议(Recommendation)。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护理场景中,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促进团队协作和提高工作效率[3]。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使用SBAR沟通模式,可以帮助护士在床旁快速、清晰地交流患儿的情况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连续性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4-5]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差异,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评价值96.67%高于应用前评价值80.00%,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班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于提高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唐晓兰.标准化SBAR交接班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3):106-108.

[2]孟玲.SBAR沟通模式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3):344-347.

[3]李颖雯.改良SBAR沟通模式在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0):29-31.

[4]张珊珊,马夏云,陆燕英. 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评价[J].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5]郭香荣,袁小菊.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在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7):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