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3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讨

张荣华

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农业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载着粮食生产、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农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愈发凸显。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发展现状,以期为构建现代化农业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而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命脉,其发展不仅关乎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乡村文明建设。

1农业产业发展意义

农业产业发展对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业产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业产业是直接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行业,农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对于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至关重要。发展可持续的农业产业模式和种植养殖技术,推动农业向绿色、有机、低碳、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农村是文化的摇篮和传统的保持者,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注重培育和传承优秀的农耕文化、农民精神和社会道德,有助于塑造乡风文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业产业是乡村治理的基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有效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

2.1农业产业选择精确性不足

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农业产业涉及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市场需求、技术研发、农业政策等。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和信息传递不畅,农业从业者常常难以准确了解市场行情和趋势,无法及时获取关键信息。这导致农业产业选择缺乏前瞻性和精准度。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不畅,新兴技术和先进农业模式在农业产业中推广应用的速度相对缓慢,缺乏创新的技术支撑,使农业产业选择在技术层面上缺乏精准度。此外,在相关工作开展时,农业从业者常常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感觉来选择农作物或养殖品种,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多样性,由于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农业产业选择容易出现误判,导致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2]

2.2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研经费、人力资源和实验设备等。由于农业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多为小农户和中小企业,他们的研发经费有限,无法承担高昂的科技创新成本,这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即便有创新的农业技术和研究成果,由于技术转化和推广机制不完善,往往无法迅速推广到广大的农户和生产者中去。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渠道和机制,导致农业科技创新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整个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2.3农业产业的品牌效应不够全面

农业产业发展环节,传统农业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较为薄弱,许多农业从业者对品牌运营理念的认识和意识较低,缺乏品牌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策略,限制了农业产业品牌效应的形成和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传播力度不够,往往局限在传统的销售渠道和农贸市场,缺乏全面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手段。同时,农业产业还面临着农产品供应链条中流通环节的薄弱,限制了品牌效应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一些农业从业者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环境的要求认识不足,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持久的品牌效应。

2.4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完善

由于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一些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往往更关注短期效益,缺乏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这导致了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和效果的不充分。

在一些地区和农业种类中基础设施投入分配不均衡,由于资源有限和地区发展差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更倾向于发达地区和大型农业企业,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小农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投入,导致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加大了区域农业发展的差距。

2.5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人才短缺

农业领域相关的教育体系相对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农业教育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农业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许多优秀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城市就业,而不是选择在农业产业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导致了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人才的外流现象,加大了农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业产业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很多农业从业者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报酬却不高。这使得年轻人对从事农业产业领域的工作不感兴趣,从而导致了人才短缺问题的存在。

2.6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农业产业发展中传统的农业产业体制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为主,缺乏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紧密协作和融合机制,各个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平台,限制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的提高。农业产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相对短小,缺乏较长的产业链条和延伸的价值增值环节。这限制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使得农产品仍然停留在初级加工和销售环节,没有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融合。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广度相对较慢,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依靠创新技术的支持,但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较弱,缺乏有效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使得农业产业无法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

3.1充分利用农村产业资源

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各项资源利用措施,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根据当前农村集体承包制度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农村具体状况,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而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确保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带动区域经济效益。(2)开展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农村地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改进农村产权制度,摈弃落后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农村产权制度能够发挥出引领和带动作用,才能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使得农村地区发展有充足的人才[2]

3.2加强绿色农业建设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加强绿色农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坚持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1)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布局的原则,合理规划农业发展的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量的发展。(2)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尽量的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量,打造绿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重视畜牧养殖中的资源再次利用,创新综合性的利用模式,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农业生产环节形成的大量秸秆也要充分的利用,避免造成农业污染问题的发生。(3)建设高水平的农业补偿机制。利用农户绿色生产和经营的模式,提供必要的补偿或者奖励,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体系的建设[3]

3.3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要想实现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具体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1)发挥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促进农产品销量的提高,也能够创新销售模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农业的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加强农产品宣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环节,重视品牌的打造,落实商标注册工作,并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进行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高竞争力,能够扩大经营的范围。当地根据农业特色,积极组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大力推广当地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的经营和销售产生积极的作用。(3)加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政府部门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减免税费或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有着较高的竞争力[4]

3.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衔接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落实的背景之下,分散经营的方式难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所以需要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全面结合,才能促进农业领域的全面建设发展。(1)充分了解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出当地优势资源的作用,解决农业生产环节存在的各项问题,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2)加强现代化农业服务模式的建设,从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大户的服务指导方面出发,使得经营主体全面融合,推动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3)建设完善的农业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土地流转经营权得以保护,使得农业资源有序的流转,达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效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5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

要想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重视农业发展建设非常重要,所以当地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1)政府部门发布相关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提供一定的资金,鼓励农业企业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加强投资才能在市场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2)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当地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加强招商引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吸引外地优质企业进入到当地开办农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使得农业企业更好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企业建设之前,评价行业内的专家,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发挥出农业产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3)积极鼓励当地龙头企业的全面创新发展,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合理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此外,落实农产品的深加工方向发展,并且建设农产品的品牌,不断的扩大经营范围

[5]

3.6重视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为了能够全面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农业领域能够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具体来说,应落实如下几项措施:(1)高效发展粮食产业,控制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当前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农业与化肥使用量的控制,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打造生态农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2)重点开发功能性农业。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农产品应用价值关注度较高,尤其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在富含铁、锌、辣椒的研发方面投入力度增大,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3.7推动城乡的融合

按照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具体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将国家制定的相关发展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放宽工商资本下乡的限制,还要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全面深入到农村地区,对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通过先进政策的制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提高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3)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改革,保证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充分的利用,促进流转效率的全面提升。此外,结合当前实际需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4结语

   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它还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的生态平衡、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的潜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才能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够实现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富强农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喆.浅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山西农经,2021,(20):153-155.

[2]王建胜;周卫学.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河南农业,2021,(28):55-56.

[3]童文兵.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广东蚕业,2020,54(12):24-25.

[4]吴修明.重庆市永川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0,14(25):54-57.

[5]白雪;蒋思中.农业产业园区智能化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J].轻工科技,2020,36(07):94-95.

[6]马宇雷;彭静思.浅析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2018,12(3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