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剖腹产术后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探讨

李静

双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  136400

摘要】目的:研究剖腹产术后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4月-2023年3月接收60例待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分组,自然分娩组33例,剖腹产组27例,及时统计待产妇个人基础信息、产妇与婴儿并发症,根据所了解信息进行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制定。结果:剖腹产组产妇、婴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剖腹产术后产妇与婴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高,对此一方面需相应政策号召,鼓励产妇自然分娩;另一方面及时对待产妇进行产前各项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全阶段性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并发症状影响力。

关键词】剖腹产;产妇;婴儿;并发症;防治

剖腹产后产妇感染、出血、尿潴留、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高,与此同时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明显较高。而此时无论刚经历分娩产妇,亦或是刚来人世间新生儿,其身体状态均明显较虚弱,各种并发症产生不仅可对其身体健康与身体恢复或发育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还可威胁其生命安全,进而对整个家庭造成影响。对此还需及时进行相关症状及原因分析并以此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不良影响,因而本文将我院在2021年4月-2023年3月接收60例待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剖腹产术后产妇和婴儿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21年4月-2023年3月接收60例待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最终分娩方式分组,自然分娩组33例,剖腹产组27例,自然分娩组年龄23-35岁,平均(29.84±0.75)岁,孕周36-41周,平均(39.85±0.74)周;剖腹产组年龄22-37岁,平均(29.75±0.7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92±0.71)周,两组待产妇基础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及时统计待产妇个人基础信息、产妇与婴儿并发症,根据所了解信息进行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制定。

1.3观察指标

产妇并发症包含出血、感染、尿潴留及发热;婴儿并发症包含吸入性肺炎、窒息。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剖腹产组产妇、婴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对比产妇、婴儿并发症(n,%)

组别

产妇并发症

婴儿并发症

出血

感染

尿潴留

发热

并发症总计

吸入性肺、

窒息

并发症总计

自然分娩组(n=33)

1(3.03)

0(0.00)

1(3.03)

0(0.00)

2(6.06)

1(3.03)

0(0.00)

1(3.03)

剖腹产组(n=27)

4(14.81)

3(11.11)

2(7.41)

2(7.41)

11(40.74)

4(14.81)

2(7.41)

6(22.22)

2

/

/

/

/

10.523

/

/

5.308

P

/

/

/

/

0.001

/

/

0.021

3 讨论

剖腹产是主要分娩方式之一,通过采取剖腹产可有效改善部分待产妇难产、高危产等问题,降低分娩风险性,减少对产妇及婴儿不良影响。但此种分娩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性,不仅会在产妇下腹部做手术切口,影响其皮肤美观性与腹膜完整性,同时此种分娩方式易导致产妇产生切口感染、发热、尿潴留等各种并发症,婴儿也易因此产生窒息、肺炎等各种并发症,不仅对产妇与婴儿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对产妇情绪状态也产生较大影响。对此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产妇在剖腹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高,其分别为14.81%、11.11%、7.41%、7.41%,此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剖腹产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相近性。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主要为产妇受多种因素影响促使其有子宫收缩乏力、血管受损、胎盘残留、子宫切口坏死等症状,此类症状均对产后出血产生诱发作用,促使其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待产妇子宫收缩状况、血管分布状况等并及时反馈、积极配合医生合理用药与血管保护。在剖宫产完成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全面检查产妇体内胎盘残留状况并全面清除。产后护理人员需及时配合医生为患者设定导尿管、详细向产妇与家属讲述产后常见并发症及对应预防措施,促使其加强对并发症预防重视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需遵医嘱及时对产妇使用相关药物,通过环境护理、卫生护理、导尿护理等措施降低其感染、尿潴留等发生率。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需对患者全面观察,同时还需密切询问、综合评估[1]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剖腹产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4.81%、7.41%,导致此现象产生主要因素为胎儿胎头、胎心、头盆等产生异常现象且部分异常现象通常在进入产房后才出现。此种现象具有较强突发性,针对此在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时,需及时根据既往临床中并发症发生状况、发生时间、突发性与危急性等进行全面分析与紧急护理方案制定,根据制定紧急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演练、效果分析、措施完善等,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性

[2]

近年我国大力提倡自然分娩,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婴儿等皆好处多多,对此临床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健康知识讲述、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产妇选择自然分娩;与此同时还需及时根据产妇产前检查结果、分娩史、身体素质、胎儿发育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其包含紧急护理方案,尽可能促使分娩安全性显著保障,降低对产妇及婴儿不良影响[3]

综上所述,剖腹产术后产妇与婴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高,对此一方面需相应政策号召,鼓励产妇自然分娩;另一方面及时对待产妇进行产前各项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全阶段性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并发症状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朱顺子. 全程护理模式对预防剖腹产产妇产后抑郁及并发症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8):1382-1384.

[2] 肖娅.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腹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52):132.

[3] 李文贤. 浅谈剖腹产术后出血问题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