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刘慧萍,闫方秀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咨询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策略问题成为了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并探讨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策略;可再生能源

一、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概述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发电装置与电网相连接,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变压器和配电系统等组成。其中,光伏电池板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在阳光照射下,光伏电池板内部的半导体材料会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形成电流。而逆变器的作用是通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通断作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便与电网相连接,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变压器则是用于将低电压的交流电转换为高电压的交流电,以适应电网电压的要求。此外,包括断路器、熔断器、避雷器等设备的配电系统,用于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诸多优点:(1)由于该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输送和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随着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降低,该系统的建设成本逐渐降低,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成本。因此,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在住宅区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公共区域(比如运动器材、路灯等)电力自给自足,减少对电网的依赖;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额外的电力供应,产生经济效益。商业建筑对电力的需求较大,通过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成本,同时实现环保和节能。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等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通过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通过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提高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城市景观中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的供应,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将进一步推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二、稳定性分析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能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最后通过变压系统匹配电网电压,将电能输送给电网。这个系统的运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电网条件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这个系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稳定性理论是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是否能回到原始状态的一种理论。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如光照强度的变化、温度的升高、电网条件的改变等)后,能否稳定运行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稳定性理论来分析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光照强度是影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光照强度发生变化,系统的输出功率也会发生变化:光照强度减弱,系统的输出功率降低;光照强度增强,系统的直流输出功率可能会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导致资源浪费,系统过载。同时,温度也是影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光伏电池板的效率会降低,导致系统输出功率下降。如果温度过低,原设计中的光伏电池板组串串联数量会偏高,导致组串最大功率工作电压范围超出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此外,电网条件也是影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电网条件发生变化(如电网电压波动、电网频率变化等),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电网电压过低,可能会导致逆变器故障;如果电网电压过高,可能会导致光伏电池板和逆变器的损坏。因此,光照强度、温度和电网条件的稳定性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均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需要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例如,我们可以选取智能逆变器,保证强光照不会导致系统过载损坏,但会造成部分弃光损失;优化控制策略保证低温情况下的系统安全运行等;采取安装动态电压调节器、频率稳定装置等措施来控制电网条件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备用电源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控制策略

主动控制策略是通过调整逆变器的参数,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策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需要调整逆变器的工作参数,以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目的。主动控制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很多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主动控制策略中,最常用的方法是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器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对系统的稳态误差进行纠正,以达到良好的稳态性能。此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如滑模控制和重复控制等,这些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被动控制策略是通过设计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策略利用电力电子器件的自身特性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无需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被动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一些简单的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被动控制策略中,最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是阻尼电阻和阻尼电容。通过合理选择阻尼电阻和阻尼电容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振荡和噪声,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电力电子器件,如磁珠和压敏电阻等,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混合控制策略是结合主动和被动控制策略,实现更优的控制效果。这种策略综合利用主动控制策略和被动控制策略的优点,实现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控制效果。混合控制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一些复杂的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混合控制策略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主动控制策略对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精细调节,同时采用被动控制策略对系统的其他部分进行粗略调节。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和滑模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主动控制策略、被动控制策略和混合控制策略是三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机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系统稳定运行、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等目标。未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先进的控制策略涌现出来,为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机控制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控制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控制策略,是提高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关注综合能源的开发、更优的控制算法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赵扬帆.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 2023(14):72-74.

[2]陈晓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1.2705.

[3]王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 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