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黄芪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刘坤知   李志超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人民政府,024411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黄芪的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信息,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黄芪种植技术,以实现黄芪的优质高产。通过对黄芪生态特性和品种选择的分析,结合土壤选择与改良、水分管理等种植条件,提出了适合黄芪生长的最佳环境。针对种植方法和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提出相应栽培技术和防治方法。最后,对黄芪的收获时机、方法以及加工与贮藏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黄芪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黄芪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黄芪;种植技术;种植条件;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

黄芪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用途的中药材,被誉为“中华名药”之一。在黄芪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不当、病虫害侵袭、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往往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不稳定。因此,为了实现黄芪的优质高产,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收益,研究黄芪种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黄芪的生态特性和品种选择

1.1生态环境要求

黄芪为深根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中。应选择土质疏松、透水性强的沙壤土进行种植,避免强盐碱地。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保持适当的湿润度,以促进黄芪根系的生长与发育。

1.2品种选择与良种培育

优质、高产的黄芪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议种植者选择当地适应性强、抗病害力强、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同时,也应该重视黄芪的良种培育工作,通过“计划生育”措施,选择种性一致、生长势强、无病害、无退化、节间短的单株,进行单独管理和采收保存,作为规范化种植的用种。

2黄芪的种植条件

2.1土壤选择与改良

在选择种植土壤时,应避免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确定种植地块之后,建议进行深耕改土,通常深耕45-50cm,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层厚度,提高土壤渗透性,促进微生物活性[1]。施用有机肥料,如猪、牛、羊粪等,以及饼肥和过磷酸钙。通常每亩施用农家肥2500-3000kg,饼肥100kg,过磷酸钙各25-30kg。如果没有猪、牛、羊粪,也可以用腐熟的鸡、马粪,但要避免使用过量,以免烧根。并根据土壤肥力程度,合理作畦分界线,浇水保湿、晒墒1-3天,提前做好种植准备。

2.2水分管理

黄芪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黄芪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漫灌、滴灌和喷灌等。其中,滴灌和喷灌是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黄芪的灌溉量需要根据其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在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引发病虫害。在非生长期,应适当减少灌溉量,以促进黄芪的休眠。黄芪的灌溉时间一般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同时,也可以避免因高温和强光导致的叶片烫伤。注意的是,黄芪虽然需要较多的水分,但是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其根部缺氧,影响其生长。因此,种植黄芪的地方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确保土壤的适度湿润。同时,黄芪的生长湿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

3黄芪的种植方法

3.1种子处理与播种时间选择

为了提高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可以采取硫酸处理或机械处理的方法。硫酸处理是将老熟硬实的黄芪种子用硫酸处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机械处理则可以采用砂磨及温汤浸种法,提高黄芪硬实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间方面,春季播种应在土壤地温稳定在12度以上时进行,夏季播种应在6-7月进行,秋季播种要在土壤封冻前进行,以确保黄芪的良好生长[2]

3.2播种方式

黄芪通常采用穴播和条播两种方式进行播种。

3.2.1穴播

穴播是将播种地畦面按行株距30厘米×25厘米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6-7粒,覆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约为1-1.5公斤。穴播的优势在于节约种子,也方便了后期的管理和生长监测。

3.2.2条播

条播是在畦面按行距40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有机肥混合均匀后,撒入沟内,然后覆盖细土1-2厘米,稍加压实。亩用种子约为2公斤。条播方式适合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可以节省播种时间,提高播种效率。

3.3田间管理

3.3.1定苗

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2-3株,条播的按株距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定苗时,如果有缺苗,可以将定出的大苗移栽补苗,补苗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进行,栽后需要适量浇水。

3.3.2中耕除草

中耕时,根据黄芪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植株之间的距离。中耕不仅可以除去杂草,还能疏松土壤,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3.3播种密度调整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和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密度。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提高每亩产量。

3.4施肥

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基础施肥: 在播种前,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施入有机肥和磷酸二胺等基础肥料,以提供植株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

追肥:在黄芪生长期间,特别是在中耕和除草后,可以进行追肥。通常采用堆肥、过磷酸钙、硫酸铵等混合施用的方式,保证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充足的养分供应。

针对土壤调理:根据土壤的酸碱性和肥力,可以适量施入石灰、有机质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植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黄芪的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

4.1.1白粉病

白粉病是黄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在7~8月发病。它会在叶片和荚果上形成白粉,导致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为防治白粉病,可以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者使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或3次。

4.1.2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多在6~8月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防治方法包括认真选择种植地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3]。在整地时,可以在每667平方米施入70%的五氯硝基苯1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并施入石灰氮20~25千克作为基肥。

4.2虫害防治

4.2.1蚜虫

蚜虫多在6~8月发生,主要为害植株的嫩茎叶,影响正常生长。为防治蚜虫,可以使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一遍净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1次。另外,由于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蛤、食蚜蝇及蚜真菌,可以采用天敌消灭蚜虫,将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以造成大面积危害的程度。

4.2.2豆荚螟

豆荚螟一般在6~9月发生,幼虫食害叶片、嫩茎、花蕾、嫩荚,低龄幼虫钻入花蕾为害,引起花蕾和幼荚脱落,进而危害作物。防治方法是在开花期和结荚初期,可以使用40%氰戊菊酯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马拉硫磷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喷一次,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在卵期或初孵期于傍晚用药喷洒,可用的药剂有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1%灭杀毙4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

5黄芪的收获与加工

5.1收获时机与方法

黄芪的收获时机通常在生长季节结束后,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进行。采收时要小心轻拔,避免损伤根部。为了确保黄芪的质量,采收后应尽快进行加工或晾晒,避免因潮湿而导致发霉或品质下降。

5.2加工与贮藏

黄芪的加工可以选择晾晒、烘干、煎炒等方法,将其加工成黄芪颗粒、黄芪茶等产品,方便保存和使用。在贮藏过程中,要选择通风干燥、避光防潮的环境,避免黄芪吸湿或受潮,影响品质。

6结论

黄芪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需要在生态环境选择、品种培育、土壤管理、水分与养分供给、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为黄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裴孔杰.黄芪育苗种植生产中的施肥方法[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06):28-29.

[2]韩胜利.黄芪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2):65-66.

[3]及华,张海新,王琳,章丽.黄芪优质高产种植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2,(1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