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B公司管理诊断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3

数字文化B公司管理诊断报告分析

李欢

广州知而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B公司历经20多年,想在危与机中提升经营效益,决定对管理进行改善与变革:对企业战略、组织效率、项目管理、财务及经营、业务管理、激励等各板块呈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地系统分析,最终确定改善建议与措施,并将进一步在工作中去推进和有效解决。

关键字:管理诊断、诊断分析、管理改善

引言:B公司历经20多年发展,在新三板挂牌,行业前三。疫情三年收款难,项目线下落地难;又面临国企入股投资的机会。危与机并行发展中,如何化危为机?如何修炼内功?将经营底层逻辑理顺、提升经营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本质,由此,引发了B公司要对经营管理进行诊断与改善。

1、诊断背景

B公司员工150多人,营业额近1亿;受三年疫情严重影响,项目周期拉长,有的项目降预算,有的被取消,收款极不好。20年行业沉淀,积累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客户资源、技术经验、技术和管理骨干,整体公司文化围较好,员工离职率不高,老员工多。

2、管理诊断过

为期4天对B公司经理、总监级以上、核心岗位的访谈(近30人),发现不少问题。经多次沟通确认,发现这些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将问题进行整理,给到适当建议,同时与管理层召开了问题诊断分析会,确定了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方案,形成责任人、完成时间,并计划在半年内去推行落实。

3、管理诊断及分析

3.1 战略不清晰

3.1.1公司各层级对公司战略不了解,发展方向不清楚。建议:每年召开战略研讨会,审视行业发展及公司战略,在产品、渠道、营销策略、商业模式等方面做适应性的调整,形成公司滚动战略报告。战略确定后要宣讲,统一思想、统一目标,行动起来才能快速反应、听指控。

3.1.2 研发战略,产值归属问题:哪些研发形成了产值,哪些只是战略的研发?界定不清晰,未做数据分析。业务部门认为只是满足了老板战略上的需求而研发。但老板认为目前研发经费还不够。

建议:规划近三年研发投入,当年度贡献了产值的的研发成本,摊销到实际的业务部门去;战略上的投入由公司承担成本。责权利清晰,才愿意做研发的投入。研发部门或交付部门,在技术上都应有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3.2 组织效率问题

3.2.1 部门设置多、人员复用率不高

公司部门设置比较细、比较多,各部门都配置自己的专属人员,导致公司整体人员较多,岗位重复利用效率低;而且组织架构经常性大变。

建议:

1)类似岗位、部门尽量整合,业务围绕项目展开,根据项目成立临时组织,以项目总(销售总)为核心,由其指定项目参与人员,在项目上都受项目总领导、监督;总体目标为拿单、交付,项目多赚钱,形成业务流程型组织,避免形成职能型组织。

2)组织架构有归属关系,上下级才指挥得动。组织架构一旦定了,就尽可能不要大动;尤其项目管理系统上线后,组织大变会影响到部门成本核算的难度。

3.2.2 公司层级不够扁平化、“官”多:公司总人数约150人,但经理、总监及以上的人员约30人,层级: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正/副经理、主管、专员。建议:

(1)上下级层级太多,对信息传达及执行不利;“官”多,层级多,人员成本也会更高。经理级与总监级,可以合并或等同。

(2)形成管理、技术二个方向的职级晋升及考核要求。人员岗位职责结合一定工资比例进行绩效考核,年终做述职总结。员工每月考核;经理、总监级每季考核;高管每半年考核。年终的考核,与年度奖金或提成直接挂钩。

3)人才梯队培养、能力晋升要有机制,老人、新人有能力同样能上。

3.2.3分权决策不清晰、效率低、内耗

跨级指挥、口头指挥、职责混乱,老板们由于时间、使用习惯问题,较少登陆OA审批。高管、管理层应有的职权,没有合理分配和执行到位。

建议:

(1)指导各部门建立《分权手册》,规范决策流程,规避决策随意性。对流程节点要求在规定时效内完成审批。

(2)梳理老板审批流程,如只需事后知晓的,改为事后信息报送,如明确需老板审批的,老板也需遵守。

(3)谁都跑去找老板,老板拍脑袋做决策,所有权集中在老板,下面管理层说话,谁都不听。管理层形同虚设,没有了权,责就不愿去担了。

3.3项目管理问题

3.3.1无项目管理系统、核算效率低:公司无项目管理系统,应从项目的预算管控;从立项、收入、采购、实施、收尾、工时等进行系统管控;资料、档案脱节;收入、应收、改签等各部理解、认定不一致,容易导致应收超期、收入计算不准时、不准确。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反映不及时,导致项目成本控制依据不足。

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把项目管控过程中所有节点的收入、成本发生变化以及重要凭据,进行记录与保存。

3.3.2 项目预算准确性认识不一致:商务、财务、采购、项目交付、人力资源等部对项目预算编制准确性存在较大的意见偏差,各有各的理解。

建议:定期对项目进复盘、总结,分析(问题点及成本分析),系统上线后,项目成本可实时掌控。

3.3.3 项目亏损,项目人员消极:

项目成本平时只挂在OA,没有做汇总分析;财务结算时,才与业务、采购人员核对成本,项目成本信息滞后,容易导致成本失控;项目成本超预算,出现亏损,项目参与人员激励少。

建议:

1)要从公司项目管理、项目考核与激励着手,销售人员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任命项目总监,从合同谈定,到设计、交付、验收、尾款收回以及项目激励等环节,项目总监都得参与(各段指定专人完成),同时项目总监对项目利润负责,并主导项目奖金的分配,充分发挥项目总监的核心作用,因为项目总监是最大限度能影响到甲方的我方人员。

2)要召开启动会,介绍项目基本情况,明确项目时间、进度、项目成本、费用控制及利润目标,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每月要召开项目复盘会,盘点成本、费用控制情况,项目利润完成情况,项目变更、签证情况,项目风险情况等。

3.4 业务管理问题

3.4.1业绩不稳定、人均产值低、项目实际盈利难:近三年疫情项目交付甲方不满意较多,项目收款不理想,外包成本高、人工成本也高;甲方要求多,中途项目成本又增加,导致全年公司实际人均产值低,公司实际盈利难。

建议:要结合战略、业务的实际情况及同行水平,与核心管理层、业务总沟通,确认下年实际的全年业绩目标,并形成各事业部书面的考核任务书、考核激励方案。

3.4.2事业部考核方案不够明确、应形成多利润中心

提成制度、事业部利润中心考核不清晰,对完不成业绩的考核,约束并不大,激励也不够;项目利润率、项目收款的考核也不够完善,或未执行。

建议:

1)管理、业务核心人员沟通,确认事业部考核方案,争取形成多利润中心;各部可以自己创收,如设计部门,除给公司设计外,也可接外部业务,为本部门创收。

2)当创收目标达成或超额完成后,拿出一定比例进行激励;同时要完善公司的提成制度,对项目利润率、项目收款方面,要有强的考核方案。

3)后台支持人员的激励与公司整体利润挂钩,由各事业部实现的毛利(归母)部分来冲抵。各部门对成本开始有概念,会主动去降成本,提高利润率。

3.4.3销引导问题

线下大项目外包成本大,变数大,最终导致项目不一定有利润。公司产品很多,但欠系统梳理,欠合理定价,合理发掘竞争力,把产品卖出去。

建议:

1)只要能创造项目毛利,无论项目的大小,都要想办法成交;周期短、风险可控的项目成交率会高,尤其是纯内容的项目,项目毛利润率会更高。

2)对已研发的较成熟产品,系统梳理核心优势产品,合理定价、标准化包装,整理标准化话术,推向客户。

3.5财务及经营问题

3.5.1收入、应收确认单据不全

财务应准时、准确确认收入与应收,业务部门应取得合格的验收单、可投入使用单等原始凭据,交付给财务记账。

建议:现场交付人员必须取得合格的收入、应收确认原始凭据,给到财务;必须要取得原始凭证并上传到系统,财务审核后方可发放项目奖金。

3.5.2 现金流把控不好、收款难现金流把控不好,形成恶性循环,资金短缺,导致项目停滞;对项目的收款约束不够;员工出差借支多。

建议:

1)建议业务、老板、财务加强沟通,提前做好资金计划,常规是年、季、月的资金计划都要有,加强预算管理。

2)对收款形成制度约束,如到了收款期,款要收回,否则收不回的资金成本由责任人承担,同时影响实际的项目提成。如遇资金困难,公司应有后备方案。

3)杜绝借支出差,经常性要采购的部门,可适当给备用金。对报销时间做严格规定,如限2月内报销;特殊情况书面审批。

3.5.3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形式上有,但实际等同无;因预算的数据,基本未沟通未确认,大家口径不一致。

建议:

预算应从年度到季度,分解到月;预算是责任,分权是给予权力、分配资源,去实现目标内的责任预算,实现了就有明确的利;如实现不了,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严格推行美的的“责权利对等铁三角”。预算要结合公司同期、行业发展水平来定。

3.5.4无经营分析会有做相关经营数据报表,但表示只发给老板,至于老板是否看?是否有问题反馈?并不清楚;也没有正式开过经营分析会。建议:

(1)每月5-15日前开上月的经营分析会就不同事业部、不同产品线、不同项目分析:业绩目标是否实现?营收、毛利、费用等各项预算与实际的发生,为什么没达成,什么时候能达成?去年同期数据是如何的?

2)数据公开透明,阐述业绩完成情况;形成赛马机制,让每一位管理层对经营结果负责,经营意识的提高,经营目标的实现也就下放、责权利对等了。

3.5.5运营流程需优化、风控需加强:

目前整个业务流程相对较繁琐,没有清晰的供应商管控措施,供应商交付标准、项目验收流程与标准也不够清晰;导致流程决策慢、效率低。建议:

整体公司运营流程上需优化、内部风控、内审需加强。如项目外包采购、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理、供应商管理都要有清晰的管理流程、要有严格的交付标准,确保项目质量,形成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结束语:通过调研后问题清单,管理层开会讨论每一项问题:企业战略、组织效率、项目管理、财务及经营、业务管理、激励等各板块形成明确的解决方案,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同时以

COO为首,在管理层强有力的推动下,管理诊断问题,不断在工作中去落实解决。一年的管理改善,相信一定会看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