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李添翼

深圳市儿童医院   广东省   邮编:518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1~12月期间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选取7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应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电图、体征、心肌酶和血常规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针对性护理;症状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因病毒感染心脏所致的心肌炎性病症,儿童为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因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疾病发生后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出现心衰或猝死,对其机体成长发育、生命安全均存在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缺乏彻底治愈病毒性心肌炎的特效措施,主张通过营养心肌和抗病毒等方式控制病情,改善患儿的症状。但是患儿的年龄较小,为改善预后及保证治疗效果,还需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工作[2]。本文主要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价值,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22年1~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共抽选78例,以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9例患儿。

入选标准:同病毒性心肌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者;临床各项检查确诊者;无先天性疾病以及其他重大疾病者。

排除标准: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同时患有严重心脏、肾脏、肝脏功能障碍者;精神、意识状态异常者;患有心功能不全和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展开密切监测,嘱患儿卧床休养,同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和安全护理等。

观察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针对患儿住院环境展开护理,维持病房干净、安静、舒适和整洁,可结合患儿的年龄阶段、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等为其提供不同主题的病房,于病房墙壁上张贴不同主题卡通贴置;若患儿属于活泼好动的性格,需要重视病房消毒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对于患儿需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主动同可以沟通交流的患儿展开亲切的交谈,以获得患儿的信任和认可;针对性格内向、恐惧感较强烈的患儿,需要加强关怀和爱护力度,持续给予其鼓励和肯定,以提升其配合程度;针对性格较为倔强且任性的患儿,需通过语言诱导、寻求家属合作等方式,协调和患儿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提升配合程度。(3)嘱家属调整患儿的作息时间,尽量维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为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有不良饮食习惯者,需要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嘱家属在为患儿准备日常饮食过程中,尽量增加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针对挑食患儿,可为其提供混合餐及营养餐,且可利用患儿喜爱的卡通餐盘、勺子或将食物外形做成卡通形状等形式,改善患儿的食欲。(4)针对年龄在3-6岁患儿,需每日应用生理盐水实施口腔清洁护理;针对年龄在6岁以上患儿,引导其每日早晚刷牙,维持口腔卫生;患儿用药时需要对药物使用时间、使用量等进行严格把握,严格控制静脉给药滴速,针对3-8岁患儿,滴速控制在每分钟6-10滴;针对8岁以上患儿,滴速控制在每分钟10-15滴。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统计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和病程。

(2)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体征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以及心肌酶恢复时间。

(3) 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

(4) 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情况——向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一百,以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用t和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

观察组患儿男性例数、女性例数、年龄均值和病程均值同对照组患儿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 1 所述。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组别

例数(n)

性别(n)

年龄均值(,岁)

病程均值(,d)

对照组

39

27

12

7.49±0.86

3.13±0.52

观察组

39

25

14

7.67±0.92

3.25±0.58

χ2/t值

0.231

0.893

0.962

P值

0.631

0.375

0.339

2.2 两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心电图、体征、血常规和心肌酶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表 2所述。

表2 对比两组病症体征恢复时间和家属满意度(

组别

例数(n)

心电图恢复时间(d)

体征恢复时间(d)

血常规恢复时间(d)

心肌酶恢复时间(d)

家属满意度评分(分)

对照组

39

8.89±1.12

9.94±0.52

7.89±0.42

6.57±0.35

86.35±2.28

观察组

39

5.96±0.67

6.62±0.77

4.99±0.56

4.42±0.29

92.72±3.67

t值

14.02

22.315

25.872

29.54

9.20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 3 所述。

表 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情况 [n(%)]

组别

例数(n)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复发率

对照组

39

1

3

4

8(20.51)

7(19.44)

观察组

39

0

1

1

2(5.13)

1(2.56)

χ2值

4.129

5.014

P值

0.042

0.02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儿科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病症之一,因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治疗难度极大。目前临床主张通过对症治疗和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疾病,为保证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还需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工作[3,4]

针对性护理的核心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护理人员在该模式下极为重视患儿的感受,力求通过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需求,以促进预后改善[5,6]。于针对性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可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年龄、性格特征及需求等制定并落实系列干预措施,以满足患儿身心需求[5]

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应用可以促进病症改善,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病情反复对患儿身心健康、预后产生的影响,且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护理人员通过为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身体护理、病房环境护理、饮食管理等措施,给予其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儿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提升其对医疗活动的配合程度以及身心舒适度,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及促进机体康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围绕患儿的需求开展系列护理措施,可提升家属的认可度,进而促进和谐医疗环境的建立。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缺陷,还需展开进一步探析。

参考文献

[1]吴素婷,陈琳琳.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9):70-72.

[2]郑巍. 针对性护理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56-157.

[3]胡丽红.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价值及家长满意度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3):70-72.

[4]孟佳丽,王丽娟,陈伟良. 针对性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7):159-160.

[5]陈小停.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价值和复发率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