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周静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诊治的9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发生情况以及下肢恢复功能水平(包括下地行走、肌肉收缩、屈膝等)。结果: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DVT)发生情况相比较,得出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下肢恢复功能水平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证明早期康复护理是具有临床意义的,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深静脉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功能恢复

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我国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骨关节炎等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其目的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在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群,以帮助恢复功能。然而,常规护理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因此,本文为提升患者术后功能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是否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深静脉血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在对照组中,男:女(25:2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45±12.58)岁;在观察组中,男:女(24: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85±12.1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检查、饮食指导、膝关节活动情况等以及术后的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成立早期护理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康复医生组成,通过对术后护理的新研究进展及诊疗指南等资料,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同时针对早期护理知识进行培训,全面掌握护理要点,明确自身责任,并建立考核机制,以专业的水平予以患者早期康复护理[1]。(2)康复教育。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并介绍术中所用器械,以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同时向患者解释术后的康复计划和期望的结果,提高患者积极配合的态度[2]。(3)康复护理内容。①当麻醉药物效果消失后,应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屈伸膝关节、踝关节和脚趾的活动,有助于减少肌肉僵硬和防止血栓形成[3]。②可下地走路时,应逐渐进行肌肉强化练习,特别是大腿肌肉,常见的肌肉强化练习包括踮脚尖、踏步上楼梯和坐下起身等,这些练习可以帮助稳定膝关节,并提供支撑和保护。③走路稳定时,可通过进行平衡和稳定性练习包括单腿站立、单腿半蹲和平,包括单腿站立、单腿半蹲和平衡球训练等。④根据病情康复情况,可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能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发生情况。

(2)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恢复功能水平,包括下地行走、肌肉收缩、屈膝等,并根据自制功能评分表,评估下肢恢复功能水平,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则恢复效果越好,反之,越小,则越慢。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录入,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s)、[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及配对 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发生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5%,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

未发生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6

0

46

0(0.00)

对照组

46

8

38

8(17.39)

x2

-

-

-

8.762

P

-

-

-

0.003

2.2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恢复功能水平相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恢复功能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n)

下地行走

肌肉收缩

屈膝

观察组

46

77.84±12.47

76.24±12.35

78.57±12.67

对照组

46

61.25±12.31

60.54±12.04

63.63±12.53

t

-

6.421

6.174

5.686

p

-

0.000

0.000

0.000

讨论

本文通过对比两组膝关节患者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发生情况以及下肢恢复功能水平,结果得知观察组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具有临床价值的,可减少深静脉血发生几率,提升病情恢复速度,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减少相关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武杰,李慧,王跃华. 基于Caprini危险分级分层护理模式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观察[J]. 临床研究,2023,31(11):162-165.

[2]陈霞,蒋红娟. 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508-509.

[3]孙晓颖. 早期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