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迟美艺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吉林  132001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对前组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后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行为依从性等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行为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方式;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行为方式;应用价值

对于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而言,患者在术后存在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进行干预,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1]。以往,临床通常应用常规护理服务进行干预,效果欠佳。综合性护理服务则是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本文通过纳入5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意义。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为59岁,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平均年龄测定值为(65.09±1.79)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最小的为60岁,年龄最大的为71岁,平均年龄测定值为(65.98±1.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为患者提供常规心理护理、常规围术期护理、常规健康宣教等。

1.2.2研究组

   为研究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团队,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顾虑,同时为其进行解答。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为其提供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流程、好处等,提升其信心。对患者提供术前床上排便、排尿等方面的训练,并为其提供干净且舒适的病房环境。(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情绪、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协助医务人员完成器械等方面的传递工作等。(3)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每日增加运动量,运动程度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而定。同时,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并告知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提醒患者在康复期间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

   详细记录患者的心功能,其中包括:LVEDD、LVEF等指标。

1.3.2对比两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

    详细分析患者的行为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s)

组别

例数

LVEDD

LVEF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5

59.35±4.25

49.49±3.75

34.14±4.17

59.74±6.48

常规组

25

59.84±5.83

55.28±3.44

32.63±4.33

43.53±7.25

t值

0.339

5.688

1.255

8.335

P值

0.735

0.000

0.215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s)

组别

例数

行为依从性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5

60.27±20.59

89.16±10.69

常规组

25

61.39±21.16

74.36±11.69

t值

0.189

4.671

P值

0.850

0.000

3.讨论

目前,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心脏系统疾病。患者在患病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等,受其影响,患者主要伴随胸痛、胸闷等症状[3]。如若患者的病情状况未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则存在诱发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下,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常用手段,其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相对更为多见[4]。这种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极易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创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还需要加强护理服务。以往,临床所应用的常规护理服务相对单一,故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5]。综合性护理服务则是临床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方式相对更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故而效果理想。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行为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均<0.05)。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而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醒患者的行为依从性,具有临床广泛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依然,梁勤,王纪人,杜发旺,谭霞,谭敏. 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同一心动周期整体心肌做功变化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3,52(10):1379-1383.

[2]章金晶,姚燕,张家慧. PCI联合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6):161-163+167.

[3]杨秦,董琳琳,崔洁,薛明,杨艳妮.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肺部感染与Taql基因多态性及MMP-9和Ⅳ-C表达的关联[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7):2628-2632.

[4]张小雪. 知信行模式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01):30-31.

[5]刘云娥,王菁. 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2,35(0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