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晓宇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31800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APACT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前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床旁超声;集束化营养护理;危重症;应用价值

危重症患者在炎性症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机体处于低合成、高代谢、高应激的状态,不仅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还会提高患者的病死率[1]。所以,在病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能补充患者机体损失的营养,改善其预后效果[2]。本文通过探讨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两组各30例。其中,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0岁,均值(64.82±7.62)岁;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69岁,均值(64.77±7.58)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床旁超声引导置管方式:保持患者呼吸平缓,由常规方式送入鼻空肠管,当超声探头在腹部正中位置出现“双轨”征声像时,则说明鼻空肠管滑入胃腔。缓慢推送,当超声探头移至胃窦幽门区域时,“双轨”征声像再次出现时,同时置管者出现落空感时,则说明空肠营养管进入十二指肠内。此时,回抽的液体颜色若是淡绿色或者淡黄色,且pH>7,则继续推送管道,当超声显示清晰导丝影像时,则说明置管成功。2、集束化营养护理:每次喂养后,采用温开水进行冲洗,保持营养管路内通畅;每日借助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营养液的给予速度和治疗量;在治疗时,做好营养液误吸、反流等不良情况发生;预防压疮,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肛周皮肤红肿糜烂,每次患者大小便后,在肛周皮肤上涂氧化锌软膏,并及时清理大小便。

1.3 观察指标

(1)相关指标,主要包括APACTE II评分(急性心理及慢性健康状况)、前蛋白、白蛋白;(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两组对比,在相关指标方面,护理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APACT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前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x±s)

组别

例数

APACTE II评分(分)

前蛋白(mg/L)

白蛋白(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0

27.01±5.86

13.72±3.08

173.58±7.78

203.16±9.42

27.38±2.72

32.76±1.12

对照组

30

27.02±5.77

18.76±1.52

173.44±7.82

175.36±8.69

27.42±2.66

28.17±1.08

t值

-

0.006

8.037

0.069

11.881

0.057

16.158

P值

-

0.994

0.000

0.944

0.000

0.954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对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3.33%(1/30),对照组总发生率26.66%(8/3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腹泻

胃潴留

总发生率

实验组

30

1(3.33)

0(0.00)

1(3.33)

对照组

30

6(20.00)

2(6.66)

8(26.66)

X2

-

-

-

6.405

P值

-

-

-

0.011

3.讨论

目前,临床给予营养支持的方式大多数以肠内营养为主,但这种方式易刺激十二指肠、胃部[3-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超声技术,给予床旁超声引导鼻空肠管置入,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5]

结果显示:在相关指标方面,护理后,实验组的APACT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前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效果显著,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娜.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6):228.

[2] 麦小燕,黄育梅,肖泽菊. 基于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9):108-110.

[3] 罗永雪. 集束化综合护理对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疗效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3):107-108.

[4] 邢佳. FOCUS-PDCA程序的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长寿,2021(7):165.

[5] 丁彩霞,王甜,强李伟.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0,44(9):149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