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臧葆华(臧政阳)

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浙江省湖州市  313100

摘要: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促进农村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目的在于实现各行业的生态化发展,促进农村污染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农民生存发展。新时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落实,它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创建集约化的乡村发展之路,以绿色劳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价值,是农村经济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进一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不断创新市场化方式,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增强农民商业意识等,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1.2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差距、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存在差距,都成了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根源。一是为全面满足全国人民美好生活愿望,要解决好我国当前阶段的城乡矛盾,只有搞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破解农村生态建设相对滞后难题,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并落到实处,深入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1.3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前提,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应从“三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农村地区作为农业生产基地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对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有新要求,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除遵循社会发展和自然客观规律外,要确保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步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注意“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在发展中的矛盾,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积极地保护和有效地利用,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改变农村发展方向等目的,继而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是主要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农民因为未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知识教育,农民对生产发展比较重视、经济增收与短期利益等,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效益。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例如,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在长时间粗放式管理影响下,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往往会出现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过度使用农药、废气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会在以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2.2农村人才资源匮乏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人员知识水平偏低、年龄层次出现断层、数量比例失衡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民俗文化流失以及村民精神生活贫乏等现象。在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影响下,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乡村建设工作无法高效开展。因此,必须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3.1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发挥农民主体的主力军作用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自然界向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但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为满足自身物质与精神需求,造成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新时代要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2)培养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首先,从现阶段的宣传形式来看,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做好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工作。通过农村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多种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其次,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特征,用浅显易懂的形式,普及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3)构建文明践行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率先和带动作用,基层领导不仅需要统筹资源,对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分配,还要严格要求农民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禁污染环境行为。这需要基层干部从自身思想进行转变,认识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产业,打造良好的农村环境,发展旅游产业,以此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2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功能,完善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并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拨付专项资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第二,发动社会各界组织投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疏通融资渠道。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对生态环境制定提供建议,还可在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发挥民间环保力量的积极作用。第三,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政府对大学生回乡创业采取优惠政策,让其乐于回乡就业,利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向农民传递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打造一批新型农民。

3.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相关制度

一是必须把集中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降低因生活废弃物过度累积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样才可以避免因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出现。二是在建设制度上,基层干部应发挥人格魅力,深入每个家庭,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相关制度。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村民们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生活污水和企业污染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结合的治理方式,使得工业污水经过资源利用,变成再生水,并且应用在农业浇灌上,实现分散和集中两种污水处理工艺,构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结 语:

综上所述,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乡村振兴中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摈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积极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创建生态宜居农村环境。

参考文献:

[1]毛 平,谷光路,张 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8(09):52-55.

[2]伍玉霞.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J].农家参谋,2021(14):24-25.

[3]张潇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01):22-24.

[4]罗志勇.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意义与路径——以苏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实践为例[J].云梦学刊,2021,42(3):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