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建管理项目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教育基建管理项目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基  建  处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变革,我国经济呈现快速而稳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园基建项目也随之增多,在新建和改造过程中项目管理措施是整个校园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基建项目;管理措施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教育基建的稳定发展,提高投资效益,完善学校基本建设(维修改造、改建扩建)规范程序,本文对教育基建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基建项目的管理现状

随着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我省在教育基建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人才培养及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教育基建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造价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进度控制管理、安全管理、合同和信息管理等,高校项目也存在同样问题。然而校园基建项目管理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应该是全过程控制管理,对高校基建项目来说,其工程造价控制往往集中在招投标阶段,没有从最初始阶段对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从而导致最终清单价格超项目预算价。高校基建项目更加重视质量及安全管理,不得以工期紧为由盲目抢工。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加注重教师、学生的安全,盲目抢工期会导致安全隐患及安全质量。

二、校园建设项目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

学校想要扩建校区,首先是投入资金,但资金不足就会限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仅是师生的正常办公教学的保障,也涵盖了生活及其他方面,经费问题是影响项目建设的根本问题。目前,在安徽很多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而向银行贷款不仅要背负巨额债务,还要支付高额利息。有的学校在每年招生扩招情况下,学生宿舍来不及扩建,只能将原本四人间改为六人间,这样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原本经费很大程度是用于基建建设,但是引进人才科研经费要分出很大一部分。在如此经费紧张情况下,用于基建项目就更加渺茫了。如今大部分高校都是贷款办学,所以在基建项目建设上投资效益偏低。

(二)基建管理任务重

高校的基建部门都是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员,新进员工需要对工作流程长时间适应才能胜任。高校基建项目基本都集中在寒暑假,工期紧、任务重。有时候为了抢工期导致一些项目管理的人员和材料没有跟上项目进度,尤其开学将至,很多工程细节方面没有完善,导致项目进度和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文件要求。

(三)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不到位

学校的基础建设由学校基建部门组织管理,由于学校的行政及学院部门干涉过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意见,导致基建项目难以推进,总是停留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这样既耽误项目施工进度,又对项目组织管理带来影响。从而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浪费时间及精力。

(四)基建管理的过程不够规范

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基建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不够清晰。本身高校基建工程相较于其他项目,施工工期紧且工程量大。需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范施工,不得已为赶工期不顾安全意识,从而造成了安全问题。监理在监督过程中没有实行监理义务,对于施工单位不规范施工,存在质量及安全问题没有监督到位。

(五)基建管理的专业性强,管理力量较弱

高校基建项目涵盖的工程有招标采购、土建设施、水电安装等,其各个专业需要管理人员。无论项目前期立项报批还是现场管理及后续验收准备,其工作量都非常繁重,需要和教育部门、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等批复认可。基建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对口的人员管理。高校基建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造成一个人承担几个项目情况,监理也没能对项目有效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图纸不熟悉,造成项目验收不合格、工期延误等问题。其中有些施工单位更是不按照施工图纸强行野蛮施工,后续造成返工的情况。

(六)施工工期短,盲目抢工期

    高校基建项目建成后需立刻投入学习使用的,尤其零星维修项目需在寒暑假完成,如需大面积维修改造,其工期也是非常紧凑的。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完成的工程质量也是相差很大。监理在监督过程中没有执行监理责任,导致工程在质保期内出现类似渗水、墙皮脱落等缺陷问题。盲目抢进度导致工程质量有所缺陷。在管理过程中,如需要返工的又将延误工期。但学校又需要完工后投入使用,存在相互制约。

三、完善教育基建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严格按照基建项目前期报批制度执行

无论是学校自己投资建设项目还是省教育厅投资建设项目,前期部门报备审批严格按照要求文件执行,学校立项项目要有校长办公会红头文件,教育厅投资项目要有发改委的发文。无论何时都不要越界报批。

(二)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和行业规范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学校项目从招投标到现场施工管理及后期审计决算审核都要依据建筑工程规范实施,每个部门都会相互监督及配合。

(三)加强项目设计方案及招投标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学校应组织专家对规划初稿文本进行政策、法律及技术咨询,开展评估论证,实施方案时,设计图纸一旦确定后施工单位和学校不得随意增加建设内容,不得提高建设标准,如要确定更改图纸内容,一定要上报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经批准后才可以实施,否则增加的工程量在决算时产生的费用不予认可。在前期方案可行性论证中,不得将一个总承包项目肢解成若干分包项目招标,从而造成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相互推诿,还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责任不清,工期拖延,成本增加,甚至发生严重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四)现场材料报验及引起变更增减的工程量

项目实施前施工单位需提供招标文件响应的材料品牌,经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核实后符合设计要求方能材料进场,材料到场后经监理工程师抽取检验批核验后合格方能投入施工,针对隐蔽工程监理工程师要及时联系业主单位现场复核后才能施工,否则视为施工单位私自不按要求施工,需返工但产生的费用不予支付。在设计变更后产生的工程量增减产生的经济签证需监理工程师、业主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共同核实后共同签字才能生效,否则不予认可。

(五)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学校基建项目要成立实施要校领导、部门领导、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基建部门要每天巡视项目实施情况,要求监理每天到场,并做好监理日志及监理会议纪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理单位需及时反馈给基建单位项目负责人。针对单项工程验收时,需邀请区质检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专项验收,未验收和验收不合格一律不得进入下一步施工阶段。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及时纠正并要求监理单位下达监理通知单,现场隐蔽工程需在监理陪同下完成,否则不予认可。

(六)对项目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从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就要及时存档,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要求,从立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教育厅等有关单位下达的文件、建设规划许可证、招投标、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设计图纸、经济签证、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结算备案等。确保资料齐全,方便审计单位查阅。

(七)基建工作受社会监督

应规范对基建工作的决策、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关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力度,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公事公办,坚决抵制违法违纪等现象。不得与工程上相关人员密切来往,拒绝私下宴请方式。对于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人应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学校建设应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规划论证、后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褚明,王茹.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探讨 [J]. 财政监督,2009(16):06-07.

[2] 徐慧.高校基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14-16.

[3] 袁新满,兰艳译,鲍彦华.高校基建和谐管理的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2):65-68.

[4] 傅中保.高枚基建项目投资控制分析 [J]. 当代经济,2014(23): 64-66.

[5] 李宇华.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