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情况分析

石敏涵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0031,四川省成都市)

摘  要:自2013年“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10年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非凡成就,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纽带,对于推进我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欧班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班列概况、班列整体发展态势、国内各地中欧班列开行情况三方面对中欧班列开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中欧班列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开行情况、发展趋势

一、中欧班列概况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目前,中欧班列口岸有5个,分别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口岸,中欧间已形成了西、中、东三大铁路运输通道。

表1 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及口岸详情

通道

类别

吸引货源范围

沿途国内铁路线路

口岸

连接国家

西通道

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华东等地区

陇海线、兰新线

阿拉山口、霍尔果斯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

中通道

华中、华北等地区

京广线、京包线、集二线

二连浩特

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

东通道

华东、华南、东北等地区

京沪线、京哈线、滨州线

满洲里、绥芬河

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

二、中欧班列整体发展态势

自2011年3月19日第一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运营规模快速扩大,开行覆盖区域广泛,整体发展良好。截至2022年5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超过百列的国内城市达到34个,通达欧洲195个城市,涉及24个国家。

中欧班列发展态势如下所示。

表2 中欧班列发展态势

年份

当年开行/

开行量增速/%

去程/

回程/

回程率/%

累计开行/

货运量/万标箱

货运量增速/%

专用列车运行线/

2011

17

17

0

0

17

1

2012

42

147.1

42

0

0

59

3

2013

80

90.5

80

0

0

139

6

2014

308

285.0

280

28

10.0

447

2.61

285

10

2015

815

164.6

550

265

48.2

1262

6.89

164

13

2016

1702

108.8

1130

572

50.6

2964

14.58

112

43

2017

3673

115.8

2399

1274

53.1

6637

61

2018

6300

71.5

3610

2690

74.5

12937

65

2019

8225

30.6

4525

3700

81.8

21162

72.50

34

67

2020

12406

50.8

6982

5424

77.7

33568

113.50

57

73

2021

15183

22.4

8365

7119

81.5

48751

146.00

29

78

2022

16000

9.0

65000

160.00

10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历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表示相关数据未知。

图表, 折线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中欧班列发展态势图

就开行列数而言,中欧班列由2011年开行17列飞速增长至2022年的16000列,且回程率大大提高;就货运量而言,中欧班列运送货物量由2014年的2.61万标箱增长至2022年的160万标箱,运送货物量大幅度增长;就专用列车运行线数量而言,基本列车运行图的中欧班列专用列车运行线由2011年的1条增至2021年的78条,代表着中欧班列日常运营状况逐步稳定。

国内各地中欧班列开行情况

当前国内多地进行了开行中欧班列的探索与尝试,截至2022年5月底,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百列的国内城市达到34个。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五个城市于2020年获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属于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的第一梯队。

国内各主要地区(城市)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如下图所示。

图2 2020-2022年主要地区(城市)中欧班列开行数量

注:1、根据各地政府统计数据及新闻报道统计。2、成渝地区包含成都、重庆两个城市;齐鲁地区包含济南、青岛、临沂三个城市;江苏地区包含徐州、苏州、南京、连云港四个城市。

根据现状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当前中西部城市开行中欧班列占据主力位置,2020年、2021年、2022年成都、重庆、郑州、西安、乌鲁木齐5个城市开行班列数分别占全年的88%、69%、79%。其中,成渝地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居第一,是中欧班列重要到发中心。除此之外,东部及沿海城市中欧班列数量逐年递增,各地中欧班列的开行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四、中欧班列发展挑战与趋势

1、班列数量规模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持续深入推进,中欧班列整体开行数量将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前述对于班列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中欧班列增长速度放缓,随着疫情对国际开放的影响逐步减弱,可以预见未来中欧班列开行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班列货源集中化

从货源条件上看,未来班列货源将呈现集中化发展趋势,根据对当前各地方政府发展政策的分析,当前各地注重推行货源协调机制,一方面紧密对接当地产业需求,确保本地货源成规模集结,另一方面,对货源不充足的省市之间建立和完善货物运输协调机制,通过提升本地货源、协调外地货源两方面入手,实现规模运输效应,以较少的班列数量运输更多的货物,有利于降低班列运输成本,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

3、班列运营市场化

中欧班列开行初期,多依靠政府补贴吸引货主,当前随着中欧班列发展态势逐步稳定,政府补贴逐步减少,未来班列运营将向市场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可通过协调商业银行为国际货运班列平台公司降低贷款门槛、提供低息贷款,或者设立专项资金,为国际货运班列平台公司和客户提供担保,减少政府直接补贴,在减轻政府压力的同时,扶持中欧班列发展,规范市场秩序。

4、出境程序便利化

随着中欧班列部分线路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通关程序简化是班列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班列沿线国家通关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企业的保障作用,协调沿线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不断提升各边防口岸的海关、边检等相关单位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简政放权,优化作业流程,精简通关手续,提升转关的运输效率,是后续国际货运班列进出境的发展趋势。

结语

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深化,中欧班列作为承载中国内陆对外开放使命的重要枢纽动脉,助力我国内陆从“对外开放末梢”向“对外开放高地”转变,为“外循环”提供动力,并引导地区产业集聚,为“内循环”提供支撑,未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将不断增加,并实现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便利化开行,助推国家及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杨堃.中欧班列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综合运输,2015,37(S1):

[2]王姣娥,景悦,王成金.“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4):

[3]李佳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欧班列优化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05):

[4]张震,洪少枝.中欧班列发展历程回顾与运行现状分析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09):

[5]徐紫嫣,夏杰长,袁航.中欧班列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1,(09):

[6]胡从旭.“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