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流量评估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流量评估中的应用探究

蒋慧  李朗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流量评估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0月~2023年6月期间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操作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腕部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术后均定期接受术侧上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术后4周、8周时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量差异;于术后8周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比较成熟、未成熟患者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量差异。结果:相较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患者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PSV及血流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动静脉内瘘术后经定期检查患者术侧上肢血管内径、血液流速合理评估内瘘成熟情况,并可加强对相关并发症风险的早期筛查。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前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主要治疗措施,可经血液滤过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蓄积代谢废物、毒性物质,减轻病变所致器官组织损伤进展,但需长期持续治疗[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建议首次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血管通路,应用效果确切,但在动静脉内楼术干预后,需一定周期成熟,应在术后合理选择措施评估患者内瘘成熟情况,确保血液透析治疗中内瘘的合理应用[2]。因此,为探究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流量评估应用价值,特设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分组

以2020年10月~2023年6月期间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操作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71例患者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31~68岁(49.56±7.31)岁,终末期肾病病程2~6月(3.14±0.56)月。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终末期肾病确诊者,符合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标准,年龄≥18岁,预估生存期≥6月;患者认知功能健全,均确认接受动静脉内瘘术,自愿入组。

排除标准:符合腹膜透析指征者;合并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禁忌症或动静脉内瘘术禁忌症者;临床资料缺损者。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腕部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术后均定期接受术侧上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为7~10MHz,引导患者平卧后自然伸展术侧上肢,取轻提法记录患者桡动脉、肱动脉相关指标,记录三个心动周期后取数据均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术后4周、8周时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量差异;于术后8周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比较成熟、未成熟患者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量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即(),t检验;计数资料即n(%),卡方检验;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4周、8周时上肢血管内径、血流指标对比

患者术后4周、8周时桡动脉、肱动脉PSV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8周时桡动脉、肱动脉内径均高于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术后4周、8周时上肢血管内径、血流指标对比(±s)

时间/n

桡动脉

肱动脉

D(mm)

PSV(cm/s)

血流量(ml/min)

D(mm)

PSV(cm/s)

血流量(ml/min)

术后4周/71

2.54±0.56

139.85±40.45

675.25±108.39

3.31±0.65

171.64±30.12

906.54±181.46

术后8周/71

2.73±0.54

148.02±39.74

676.04±110.45

4.47±0.68

180.32±25.74

920.45±168.35

t

2.058

1.216

0.043

10.391

1.846

0.474

P

0.042

0.226

0.966

0.000

0.067

0.637

2.2动静脉内瘘成熟、未成熟患者末次上肢血管内径、血流指标对比

相较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患者术侧上肢桡动脉、肱动脉血管内径、PSV及血流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动静脉内瘘成熟、未成熟患者末次上肢血管内径、血流指标对比(±s)

组别/n

桡动脉

肱动脉

D(mm)

PSV(cm/s)

血流量(ml/min)

D(mm)

PSV(cm/s)

血流量(ml/min)

成熟/59

3.28±0.47

168.74±39.55

785.46±121.89

5.28±0.72

200.31±30.26

832.52±140.29

未成熟/12

2.09±0.38

65.12±18.34

314.75±95.26

3.45±0.55

87.95±16.54

32.65±85.72

t

8.226

8.845

12.592

8.307

12.441

18.9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动静脉内瘘术后需在4~8周后成熟,以期为后续血液透析治疗的实施丰富血流量及可反复穿刺静脉段落,确保患者治疗的可持续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临床血流监测主要影像学诊断技术,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下明确受试者检查部位动静脉血管分布、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血液流速等指标,合理评估内瘘成熟情况,缩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等候时间,且可依据相关指标数据异常评估相关内瘘并发症风险,以积极介入干预,提升内瘘术后安全性[3]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动静脉内瘘术后经定期检查患者术侧上肢血管内径、血液流速合理评估内瘘成熟情况,并可加强对相关并发症风险的早期筛查。

参考文献:

[1] 刘雨杭,周伟,闫建锋,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流量评估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23,34(12):1770-1773.

[2] 刘庆初,邱鹏远,李令枝,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狭窄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1):2018-2021.

[3] 李雪梅,刘芳,苟加梅.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6):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