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衷婷婷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步态功能、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功能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共情护理;帕金森病;步态功能;睡眠质量;负性情绪

帕金森(PD)是一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该病的发病机制多与社会、自身、药物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及步态平衡障碍等[1]。步态功能障碍是帕金森常见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姿态步态异常、肌肉耐力下降。而睡眠障碍则是帕金森中的主要非运动症状之一[2]。目前,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但由于患者多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导致依从性较差、治疗作用不佳,故还需提供合适的护理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3]。本研究对帕金森病患者探索性实施了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旨在其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6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②运动缓慢者,随意运动的启动缓慢;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速度及幅度进行性降低;④以下症状中至少存在一个,包括肌僵直、静止性震颤(4Hz~6Hz)、姿势平衡障碍等。排除标准:①反复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②反复的脑损伤史;③明确的脑炎史,有动眼危象;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出现症状;⑤起病3年后仍仅表现单侧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指导其饮食、用药等,告知其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干预:(1)运动疗法:①被动运动:对受到限制的肌群、关节予以肌群按摩、关节松动与被动的肢体牵伸,在此基础上对关节活动度予以有效改善,对肢体予以放松。②主动运动:呼吸、放松锻炼。反复深呼吸,对胸廓活动度予以增大, 对辅助呼吸肌进行锻炼, 如肋间肌、膈肌。锻炼口面部肌肉,主要通过叩齿、撅嘴、舌操、大笑、微笑、吹哨、露齿、鼓腮、用力睁闭眼、皱鼻以及抬眉皱眉等方式。③手部锻炼。通过专业治疗的器械, 反复进行精细能力活动, 如分指训练、握拳伸直训练等。④上肢及肩部锻炼。开展牵伸锻炼,如臂后伸、臂上举以及耸肩等,通过器械加大肩关节的肌力、灵活性以及活动度。⑤颈部锻炼。通过左右摆动、侧转、左右转动等方式对颈部姿势异常予以防治。⑥躯干锻炼。通过燕式平衡、俯卧撑、仰卧起坐、转体运动以及侧弯运动等锻炼,对躯干腹背肌力量予以控制、协调。⑦下肢锻炼。开展全范围的肌力练习与髋、膝关节屈肌腱牵伸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肌力予以改善,确保关节活动度的正常。⑧姿势锻炼。选取站立位或坐位进行姿势矫正、稳定性训练,对躯干屈曲予以矫正。 ⑨步态锻炼。选取站立位,开展跨越障碍行走训练、原地踏步训练、躯干控制训练以及下肢迈步训练等。(2)共情护理:①换位思考:根据患者情况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和相关注意事项。注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其想法出现的原因,感受其情绪及心理历程,积极采用合适的方法应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给予其鼓励和安慰。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共情环境。②主动倾听: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与其沟通时注意引导其多倾诉,注意其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认真耐心倾听,在患者诉说过程中不打断,同时给予适当合理的反馈。护理人员应该对获取到的信息及时整理,并反馈给相关治疗医师。③共情表达:积极与患者沟通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接纳并尊重患者,理解其出现的负面情绪,帮助解决其诉求,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真正的关心。

1.3观察指标 (1)步态功能评分比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 min步行测试(6MWT)评价。BBS共14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0~4分,总分56分,分值越大则平衡能力越好;6MWT测试6 min内步行距离,步行距离越远则步行耐力越强。(2)睡眠质量比较。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等7个因子,共18个自评条目、5个他评条目,因子评价采取4级评分法,分值0~3分,总分21分,如总分≥7分,则伴有睡眠障碍,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负性情绪比较。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SDS:共20个项目,无抑郁:<53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SAS:共20个项目,无焦虑:<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步态功能评分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步态功能评分的比较(x±s)

组别

n

BBS评分(分)

6MWT(m)

对照组

40

37.67±4.34

331.48±15.37

观察组

40

44.82±5.81

359.60±17.85

t

7.920

9.253

p

0.000

0.000

2.2两组睡眠质量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情况的比较(x±s,分 )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8.17±2.24

6.86±2.07

观察组

40

8.22±2.30

4.35±1.53

t

0.782

8.437

p

0.516

0.007

2.3两组负性情绪的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比较(x±s,分 )

组别

n

SAS

SDS

对照组

40

48.81±4.97

50.57±5.08

观察组

40

41.06±4.32

42.20±4.58

t

8.422

10.437

p

0.000

0.000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慢性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复发性高的特点。而临床已知报道中,帕金森病多合并生活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若不增大对上述症状的关注,不仅会损害患者健康,还会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4]。为此,加强早期帕金森病护理尤为很重要。运动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通过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针对性运动锻炼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不仅能够对关节活动予以有效改善, 使肢体处于放松状态,还可以对患者的言语功能、面具脸予以改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步态、姿势、下肢功能、躯干、手部、上肢功能以及颈部的快速恢复[5]。共情护理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他人情绪并与之进行交流,以缓解他人负性情绪为目标的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多个疾病护理中均得到广泛应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予以运动疗法联合共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功能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珊珊.帕金森病病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257~1259.

[2]吴晓强,张晓玲,官俏兵,等.帕金森病康复训练后步态改善及其与疼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2018,33(2):98-10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8):762-771.

[4]曾昌琴,张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76.

[5]徐智勤, 栾烁, 朱小霞, 等.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 (10) :1078-1083.

[6]张爱淋,柳明仁.共情在家庭参与式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20,34(7):123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