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3

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护理观察

刘佳佳詹鸿静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内科  443000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内科 刘佳佳,詹鸿静

【摘要】目的 探究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23例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23例接受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对比患者的恢复效果、手术及恢复指标、血清指标、皮肤组织坏死评分以及肿胀程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及恢复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组织坏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毒蛇咬伤的患者中,通过选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基于病症对患者的护理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受损组织,相对于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其恢复速度更快、癌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方面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因毒素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以及肿胀表现也能够取得显著改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毒蛇咬伤;VSD负压封闭引流术;血清指标;坏死皮肤组织评分

毒蛇咬伤属于目前山区或农村地区居民活动过程中常见的动物性伤害现象。一般情况下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多表现为肿胀、感染以及组织坏死现象,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VICC以及急性呼吸衰竭,继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根据毒蛇类型同时可分为混合毒、血液毒素或神经毒素等,但无论哪种类型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及时进行病症的治疗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2~3]。及时、高效将血液的毒性物质排出,是目前治疗毒蛇咬伤的主要目的[4]。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引流技术,在确保高效引流、控制感染性病症的进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在减轻患者肿胀表现以及软组织的炎性病变中均可得到有效运用[5]。现为探究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护理观察,以共计46例毒蛇咬伤患者为对象,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23例接受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23例接受常规引流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详情见表1。资料于统计学软件SPSS中结果显示p0.05

表1 资料详情

组别

人数(例)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观察组

23

14/9

23~54

38.84±3.26

对照组

23

13/10

24~51

39.00±3.19

典型病例:患者主诉蛇咬伤右小腿肿胀疼痛4小时余;现病史:患者于4小时前不慎被蛇咬伤右小腿踝关节上方,遂出现咬伤处胀痛,无局部及全身麻木,无复视,无眼睑下垂,无喉头紧缩,未解酱油尿,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科;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BP 143/96mmHg,P60bpm,R22bpm,SPO2100%,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小腿胫前上方可见咬痕,间距约2cm,右侧足背肿胀,淤青,足背动脉可触及,局部皮肤湿冷。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检验为毒蛇咬伤患者;(2)毒素类型包含混合毒、血液毒素或神经毒素等;(3)签订研究调查表后进行实验统计

排除标准:(1)癌性溃疡伤口;(2)活动性出血伤口;(3)凝血功能障碍;(4)低蛋白血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为常规引流治疗组,在完成创面清洗和抗毒蛇血清的使用后采用利多卡因0.1g联合地塞米松5mg在创面周围或近侧进行封闭,切开清创并排毒,避免过度清创,双氧水冲洗后包扎并实施常规的引流治疗。治疗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VSD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创面切开进行清创排毒后结合创面大小以及创面的形态修剪带有引流管的泡沫材料进行创面的填充,保持材料和创面的充分接触,并可选用凡士林纱布进行间隔。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材料和创缘以形成封闭创面,引流管从创缘引出,并可在创缘周围正常组织戳孔引出,选用半透明膜粘贴封闭创面,引流管接通负压,维持于125mmHg-450mmHg。完成后查看护创材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有无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确认后完成手术。负压吸引治疗持续吸引5~7d,针对大面积骨外露、肌腱外露的患者需持续治疗3~4次,持续15~30d;存在创面污染的患者,持续时间需为15~20d,创面植皮的患者,需采用VSD法加压打包需要负压维持3~5d。

1.4 观察指标

(1)以显效、有效和无效对比患者的疗效,显效:患者治疗后肿胀现象完全消失,患肢无坏死、感染等病症表现,治疗后恢复效果明显且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有效: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现象一定程度改善,无坏死以及感染病表现,但仍无法确保自主生活能力;无效:治疗后患者患肢肿胀现象未变化或进展,存在大面积组织坏死以及感染症状,需立即接受进一步治疗。

(2)以植皮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手术及恢复指标差异。

(3)以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血清指标差异。

(4)以皮肤组织坏死评分评估患者皮肤坏死情况,①坏死范围:根据创面坏死范围评分1~6分;②坏死深度,根据创面坏死深度可分1~6分;③水疱分布:根据水疱位置面积分布评1~6分。各项指标评分越高则代表皮肤组织坏死评分越严重。

(5)以消失、轻度、中度和重度对比患者肿胀程度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s(%),检验方法采用t和x2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3)

19(82.61)

4(17.39)

0(0.00)

23(100.00)

对照组(n=23)

13(56.52)

6(26.09)

4(17.39)

19(82.61)

x2

14.786

0.511

4.381

4.381

p

0.000

0.475

0.036

0.036

2.2 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及恢复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3。

3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对比[d±s]

组别

植皮时间

肿胀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n=23)

6.23±1.17

1.51±0.41

10.89±2.07

对照组(n=23)

10.88±1.86

3.26±1.09

17.34±3.12

t

10.149

7.207

8.262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4

4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s

组别

血肌酸激酶(U/L)

乳酸脱氢酶(U/L)

超敏C反应蛋白(p/mg/L)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

观察组(n=23)

472.18±46.39

84.93±8.51

172.84±15.40

170.65±15.10

1.56±0.17

2.56±0.27

对照组(n=23)

470.94±46.83

234.51±24.07

173.56±15.77

231.49±24.63

1.51±0.18

4.85±0.43

t

0.090

28.099

0.157

10.100

0.969

21.630

p

0.929

0.000

0.876

0.000

0.338

0.000

2.4 两组患者皮肤组织坏死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组织坏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5。

5两组患者皮肤组织坏死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

观察组(n=23)

16.50±1.09

5.87±0.42

1.21±0.09

对照组(n=23)

16.38±1.04

9.51±0.71

4.30±0.21

t

0.382

21.162

64.862

p

0.704

0.000

0.000

2.5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6。

6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对比[(%)]

组别

消失

轻度

中度

重度

肿胀率

观察组(n=23)

17(73.91)

5(21.74)

1(4.35)

0(0.00)

6(26.09)

对照组(n=23)

9(39.13)

7(30.43)

5(21.74)

2(8.70)

14(60.87)

x2

5.662

0.451

3.067

2.091

5.662

p

0.017

0.502

0.080

0.148

0.017

2.6 典型病例

2022年10月,患者,女,73岁,因烙铁头蛇咬伤足部8天入院,当地土医生给予草药治疗致下肢肿胀加重并出现淤血、瘀斑,足部感染,入院诊断:1.毒蛇咬伤2.蛇毒液中毒3.下肢骨筋膜综合征4.足部软组织感染。入院后治疗给予1.抗蛇毒血清+综合治疗,2.骨筋膜室综合症+右足部感染的处理(VSD负压封闭式引流术)。患者于治疗第6d拆除VSD,临床显示下肢肿胀消失,切口肌肉组织血运良好,足部感染控制、感染处肉芽增生良好,无异常分泌物。

3 讨论

毒蛇咬伤病例目前在市区相对较少,多在山区、农村等地区常见,不同毒蛇类型可分不同的毒素,因此在并毒蛇咬伤后需要尽快入院接受病症检查和治疗。一般被咬伤的患者,毒液可随血液或淋巴在机体中进行扩散,逐渐加重毒素的影响;蛇毒所含的毒蛋白以及溶组织酶以及多肽复合物通常可分血液毒素以及神经毒素,及时进行清除对减轻病症影响具有重要作用[6]。历史研究中针对咬伤患者的治疗,筋膜切开术可对其产生一定的使用效果,后续抗毒蛇血清也成为治疗局部损伤和全身后遗症的主要用药,研究指出,通过严格抬高患肢和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可达到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无明显改善,因此需要实施筋膜切开术[7];而抗毒蛇血清作为针对毒蛇咬伤的重要解毒剂,部分情况下仅依靠血清往往无法达到病症的治愈目的,且由于价格较高,多数农村地区的居民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8]。负压封闭引流术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引流技术,使用后可首先降低创面感染风险,同时加快改善创面以及周围血液循环,减轻毛细血管后负荷,增强创面周围淋巴系统循环,促使创面毒素、细菌的清除,继而降低患肢组织压力,消除肿胀现象。且相对于常规的局部处理对比,VSD材料成本更低,对人体的亲和度更高;完全封闭的环境可有效抑制组织坏死,降低换药次数;小切口下也能够有效避免感染风险,持续化的负压引流和降低毒素影响,减少组织坏死或渗出;同时可降低皮肤组织压力,缓解局部肿胀、加快血运,促进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生长和愈合[9]

本文以46例患者为对象分析指出,针对毒蛇咬伤患者的治疗,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有效率更高,且各项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更短,相对于常规引流治疗对比,患者的血清指标恢复效果更具优势,可大大降低组织坏死进展,且因毒素导致的患肢肿胀现象均可得到有效恢复,典型病例患者也可于7d内取得病症治疗小姑偶。综合使用性较常规引流对比更高。

综上所述,毒蛇咬伤患者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效果显著,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国亮,高萍,陈黎明,等.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眼镜蛇咬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蛇志,2022,34(3):293-296.

[2]林月娇,张晶,黄国亮. 急救护理路径对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3):88-91.

[3]刘路培,杨伟燕,毛文雄.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与VSD对毒蛇咬伤疗效比较[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7(6):915-918.

[4]黄国亮,覃晓波,吴雪,等. 一次性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福建竹叶青属毒蛇咬伤救治中的应用[J]. 蛇志,2022,34(2):145-149.

[5]字灿忠,张成程.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9):1057-1059.

[6]张丽,兰频,赖林杰,等. 负压封闭引流在毒蛇咬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95-98.

[7]刘路培,杨伟燕,毛文雄.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与VSD对毒蛇咬伤疗效比较[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7(6):915-918.

[8]王茜. 急救护理路径联合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在福建竹叶青毒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2,35(13):136-138.

[9]刘路培,龙春萍,黄高宗.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21,16(3):4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