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理论及其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4

保护动机理论及其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俞益红 孙艳婷 沈敏鸣 黄茜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507

摘要:保护动机理论属于改变行为的重要理论,已在临床护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

在此,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搜集“保护动机理论”、“糖尿病”临床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特对保护动机理论内容和模型及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保护动机理论;糖尿病;临床护理;综述

糖尿病属于较为易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临床表现主要为血糖水平高、身体清瘦和乏力等,而且容易带来各种合并症,对病人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1,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糖尿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5.37亿人,预测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83亿,增长率高达46%[3]。用药、饮食和锻炼是当前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主要手段[4]。除了遵医嘱用药干预外,锻炼、饮食也是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运动锻炼不但可以促进血糖水平降低和胰岛素分泌,还可以减小发生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从而降低合并症的发生[5];饮食结构优化也对血糖水平控制非常有效,不但能够调节血糖,还能改善血清脂质,控制体重,降低各种合并症的发生[6]。大多数糖尿病人均会被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训练,但难以长时间坚持,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低、依从性差[7]。就目前来说,基于改变行为理论的干预逐渐成为医疗保健活动的趋势。保护动机理论属于改变行为的重要理论,已在健康饮食、癌症预防和护理、疫苗接种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8]。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保护动机理论及其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具体如下:

1.保护动机理论内容及模型

保护动机理论是由Rogers等人在1975年基于健康信念理论建立的,之后又在1983年进一步完善。保护动机理论是指通过自我保护的形式对健康威胁感知做出行为改变的理论,其反映了个体从固有思想到认知变化,直至做出行为改变的过程[9]。该理论模型如下图1所示,总体框架包括信息来源、认知中介和应对模式。信息源包含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二者一起对病人发挥作用,促使病人对信息感知加以分析并产生认知中介[10]。认知中介包括威胁评估、应对评估,其中威胁评估主要考虑4个方面,即:严重性指的是病人对自身糖尿病严重程度的认识;易感性指的是对自身糖尿病了解不够而引起的不健康行为;内部奖励指的是尽管病人识别到不利因素,但仍然处于危险当中,例如病人由于个人生活习惯和爱好忽略饮食对疾病的影响等;外部奖励指的是亲朋好友不清楚病人疾病情况或未约束病人,而放任病人做出不健康行为[11]。应对评估主要考虑3个方面,即:自我效能是指病人对转变不健康行为所持有的信念;反应效能是指病人未意识到不健康行为变化有利于病情恢复;反应代价则指的是由于病人健康行为而损失的益处[11]。应对模式是该理论的终点,通过上述综合评估,个体通常会接受健康的行为,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个体自我保护的动机,最终做出行为改变[12]

图1保护动机理论模型

2. 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1保护动机理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患糖尿病的数量越来越多,有调查统计表明,城镇老年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高达38.8%[13]。糖尿病治疗受到文化水平、认知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影响,而老年人群普遍机体功能衰退,认知、记忆能力均降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自我管理,对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合并症带来不利影响[14]。白建美等人[15]从认知中介的七个要素出发,开展了综合性的威胁与应对评估,制定了科学性、针对性的保护动机理论干预方案,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血糖水平、心理状态、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血糖,缓解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曹俊等人[16]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居家照顾方案,并在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群进行了干预研究,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都要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该护理模式能够将病人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此外,王荔弘[17]、赵晓玲[18]、刘映云[19]等人也开展了类似研究,结果均支持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制定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人具有明显效果,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出现合并症,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护理能力。

2.2保护动机理论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卢逢娣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动机普遍较低,而保护动机理论可以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激励,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动机

[20]。在减少风险行为方面,赵国华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存在不按时服药、不规律饮食等风险行为,而保护动机理论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增加随访频率等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行为[21]。在提高遵医行为方面,龚玉琴,刘艳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普遍较低,而保护动机理论可以通过解释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提供定期随访和监测等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22]。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米娜瓦尔·卡尔曼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保护动机理论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团体治疗等心理支持和干预,来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24]

2.3保护动机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阶段出现糖耐量不正常的症状,近些年来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表现为增加态势。报道显示,该疾病在全世界内的发生率为1%~14%,而我国在2.3%~4.3%[20]。大部分的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在产后会恢复,然而再次妊娠时会存在极高的发病率,也很容易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如果在孕期阶段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还会造成难产、酮症酸中毒、高血压等一系列合并症,严重时会导致巨型儿、宫内缺氧、死亡等后果[21,22]。杨文博等人[23]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健康教育方案,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并发症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后果。施文艳等人[24]研究表明,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开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促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意识到健康行为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将血糖改善至合理范围,增强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此外,李莉莉等[20]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引入保护动机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显著缓解了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消极心理;刘丽君等[25]则研究表明,应用保护动机理论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病人的就医满意程度。

2.4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神经血管病变,带来足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是糖尿病患者较为易见的一种合并症[26]。有调查统计表明,糖尿病足部发生率为19.5%,其中足部溃疡高达40%~70%[27]。糖尿病足会导致病人逐步丧失足部感觉,进一步引发肌肉萎缩或下肢感染症状,严重时会发展至截肢,大大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28]。保护动机理论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足病人的自我适应性,促进病人积极的做出健康的行为改变。翟淑萍等人[29]对糖尿病足病人开展临床护理时引入了保护动机理论,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足部症状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及血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该护理模式可以增强糖尿病足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合并症的发生。此外,殷雪莲[30]、汤惠转[31]、蔡青[32]等研究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均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病人提升足部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改善足部症状,控制血糖水平。

2.5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该症状可能引起病人视力降低、视野缺陷、视网膜脱落,甚至是失明的严重后果[33]。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达23%[34],其中16.4%出现失明[35],对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吕素景等人[36]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延续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血糖水平、依从性、自我管理评分、视力状况等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该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水平和视力症状。此外,吕素景[37]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纳入了保护动机理论,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提示该干预模式有利于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恢复。

3.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引入保护动机理论制定干预策略可以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和习惯,有效防止妊娠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合并症的产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水平。但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在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方面大都属于小样本、单中心,研究周期较短,以1-6个月为主,接下来可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干预周期长的对照研究,以便提供更有力的研究证据。

参考文献

[1]贾红红,刘丽,罗小茜,等.认知-预警干预对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113-1119.

[2] Lamblin N, Filiot A, Andrey P,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cross the spectrum of aortic stenosi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43(2): ehac544.1527.

[3]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tlas 2021-10th edition[EB/OL].(2021-12-6) [2022-10-20]. https://diabetesatlas.org.

[4]武斌,江静,虞伟方,等.饮食与运动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40(3):82-85.

[5]Yang, D, Yang, Y, Li, Y.Physical Exercise as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om Mechanism to Orientation[J].Annals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19,74,52(8):313-321.

[6]张海霞,张约素,陈晓芬.循证医学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饮食控制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75-78.

[7]符淑霞.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理论指导下的糖尿病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1,50(S02):122-125.

[8]田彦,张建欣,许燕,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患者护理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7,24(22):23- 27.

[9]平菊梅,车征,乔瑞平,等.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7):667-671.

[10]蒋丽琼,刘娟娟,刘琪,等.保护动机理论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警症状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9(18):4589-4592.

[11] 翟淑萍,宋均仿,翟海英.保护动机理论干预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30-32.

[12]金建兰,萧文泽,周里钢,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8,18(8):19-22.

[13]张研,刘化芹,李晶.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5):2086-2090.

[14]卫薇,刘敏,高峰.我国3省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7):602-605.

[15]白建美,童慧慧.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护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 7(29):184-186.

[16]曹俊,张先庚,孙坤,等.保护动机理论居家照护方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J].循证护理,2021,7(13):1781-1785.

[17]王荔弘,马玲.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临床效果、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新疆医学, 2020,50(9):976-978.

[18]赵晓玲,董新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20):3616-3619.

[19]刘映云,胡素恒,张艳静.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5):1980-1981.

[20]卢逢娣,阚凯,朱玮,等.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 2013, 13(1):3.

[21] 卢逢娣,阚凯,朱玮,等.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 2013, 13(1):3.

[22] 赵国华,刘素梅,周亚平,等.青少年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知及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29):2.

[23] 龚玉琴,刘艳.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7):219.

[24] 米娜瓦尔·卡尔曼.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方式及价值分析[J].Psychologies, 2021, 16(18):125-null.

[25]李莉莉,史云,李梦.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478-1482.

[26]李艳博,姜颖,赵莹.积极心理资本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728-3730.

[27]曾超超,李晓敏,杜玉凤,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心理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8):1220-1224.

[28]杨文博,韩晓霞.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10):170-172.

[29]施文艳,高霞,魏琴.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122-5124.

[30]刘丽君,饶珊珊,王喜丽,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689-1691.

[3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Ⅲ)[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4):238-247.

[32] 孙晓,张瑾.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5):108-112.

[28]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251-258.

[33]翟淑萍,宋均仿,翟海英.保护动机理论干预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8):30-32.

[34]殷雪莲.保护动机理论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8(20):2264-2267.

[35]汤惠转,黎少珍.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健康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6):2437-2439.

[36]蔡青,卢湘,白姣姣,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干预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 2021, 21(12):39-42.

[37]惠延年.精确评估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1-4.

[3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 4) :241-247.

[39]张小妮,杨志宏,王敬如.秦皇岛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7):821-825.

[40]吕素景,刘金荣,王瑞琦,等.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18):3442-3445.

[41]吕素景,陈勤.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标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