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超全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超全总结

向家林

悦来中心卫生院   四川  广安  638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疼痛、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病程较长,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下肢不完全瘫痪、大小便失控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都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1 非手术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方式多为口服药物、卧床休息、物理牵引治疗、推拿按摩及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其中,推拿按摩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神经根压迫,患者需俯卧在治疗床上,术者立于其侧,采用推、揉、滚等按摩手法缓解患者腰背、下肢肌肉疼痛,还可使用拨弹手法对待腰臀部结节和条索状物,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叠掌推腰按弹、脊柱后伸扳、脊柱侧扳等手法,按摩患者三焦俞、肾俞、气海俞等穴位,还需指导患者进行屈髋膝拉筋、直抬腿等活动,每天推拿按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患者情况显著转好。物理牵引治疗,是在患病部位施加两个相反的力,以削弱或解除不良反应,缓解疼痛,该种治疗方式的应用需要参考患者疼痛耐受力、疾病程度等情况。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消炎镇痛,还可用于抗风湿及抗炎,但是对生理曲度矫正、脊柱变形改善等情况难以发挥治疗作用。

2 介入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方式种类较多,需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具体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法,具体手术类型及治疗方式如下:

(1)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利用激光冲产生的光热效应,将发生病变的髓核组织气化、吸除,减少椎间盘容积,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时,激光能量一般控制在1500~1700wj,整个过程持续10~20min,术后需配合服用口服抗生素,术后卧床休息1d即可下床活动,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普及率较高。

(2)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主要应用于腰椎间盘病变治疗,通过将臭氧注入椎间盘髓核组织内,瞬时破坏髓核细胞及氧化蛋白多糖,可有效缩小髓核细胞体积,降低盘内压力,减轻神经根压迫,缓解不适症状,臭氧注射后不会在椎间盘内停留过长时间,治疗过程安全,不会对患者产生其他伤害,手术10~30min即可结束。

(3)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通过X线引导,在椎间盘内进行切割操作,将部分髓核组织切除吸收,缓解椎间盘内压迫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最大程度保留记住完整性和力学稳定性,术后感染率也较少,手术安全性高。

(4)经皮化学溶解术,采取经皮穿刺注射胶原酶溶解突出椎间盘的方式,溶解胶原纤维,缓解神经根压迫。手术期间,医生需要采用一根针穿刺,将胶原酶注射到经皮椎间盘突出物内及突出物附近的硬膜外间隙,达到溶解突出物的作用,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可控、费用低等优势。

3 内镜微创治疗方式

(1)椎间盘镜技术

椎间盘镜技术,是在患者椎间盘节段,用开口器开个小孔,放置工作套管,导入椎间盘微型摄像头及光源,利用微型内窥镜摄像系统及显微外科器械将治疗面放大6060余倍,在17寸显示屏上进行髓核摘除的手术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可以将手术面放大清晰呈现神经血管,不易损伤神经根,手术意外损伤风险显著降低,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复发。

(2)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微创技术,经椎间孔直达椎管内,在7mm工作通道内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切口不足1cm,手术疤痕小,对肌肉、椎板等结构损伤小,易恢复,见效快,手术3h后患者就可下地活动。

总之,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先天性因素外,大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软骨板及纤维环出现病变,随着时间迁移,逐机体髓核逐渐发生病变,功能丧失,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痊愈,严重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应当遵循医嘱,尽早接受治疗,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