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法研究

曹馨方贾锐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摘要生物安全管理构成了实验室开展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实验室由于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实验的特殊环境以及设施设备影响,进而导致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风险因素较为普遍。目前在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创新背景下,对于实验室全面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非常显著的必要性。本文探讨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组成结构特征,结合实验室开展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宗旨来建立多元化的管理运行模式。

关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措施;完善方法

对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全面实施过程而言,合理构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保障机制既能够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实验耗材与设施设备符合良好的完整性要求,同时还能达到提前防范以及杜绝生物实验操作安全事故的目标。从实验室开展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的总体角度来进行分析判断,可见实验室管理负责机构目前采取的生物安全管理各个层面工作措施仍然有待加以必要的完善,集中体现在健全生物安全管理的规范制度体系。实验室的管理部门应当侧重于生物实验全过程的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在源头上防范生物实验的安全风险以及人身伤害事故。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要点

(一)合理设计管理体系结构

生物安全管理属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缺少针对于生物实验中的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机制。生物安全管理的实验室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应当确保设计为完善合理的系统组成结构,通过采取可行性较强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划分形式,从而有效确保了生物实验室的常用耗材、设施设备以及实验材料都能得到妥善的安全管理维护[1]。在目前的现状下,针对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应当划分为生物安全的隐患排查模块、实验室的空间环境实时监测以及信息反馈模块、实验室耗材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模块等。生物安全管理的体系组成结构必须要得到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促进管理体系结构的可行性程度提高。

(二)编写管理体系的规划文件

对于实验室采取全过程的生物实验安全管理保障工作措施,现阶段的重要保障前提应当集中落实于编写详细完整的管理方案文件。具体在涉及到全面编写实验室日常管理的相关文件过程中,实验室的有关负责部门应当切实采取精细化的编制文件审查监督工作措施,进而确保了实验室开展各个层面管理工作的文件内容信息都能得以妥善的保留。编写与保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排查与解决过程文件,有助于保存珍贵的档案资料信息,据此提供了实验室全面改进提升现有管理质量的科学决策支撑[2]

(三)详细界定管理体系的功能作用

生物安全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全面实施中占据非常显著的位置,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很多实验室所采取的生物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监督等工作方式仍表现出粗放式与主观性的管理思维误区。为了促进达到精细化的实验室管理完善水平,那么最为关键的优化整改思路应当集中于详细界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功能,从而做到了准确划分各个层面因素占据的管理重要程度比例。实验室的具体操作人员在开展生物实验的全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于生物实验可能存在的操作安全隐患,切实保证生物实验的运行实施过程能够得到规范化的监督控制。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完善措施

(一)全面排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在多数的情况下,生物实验室的常见安全隐患存在多样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必须要采取全方位的严格排查以及妥善解决措施[3]。实验室的常见生物实验安全风险必须要得到更加彻底的排查,防止发生重要风险因素的遗漏后果。全面进行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目前应当集中体现在风险因素的客观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设计多元化的风险评估体系指标,全面进行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实验安全风险排查,目前应当侧重体现在逐个察觉生物实验中的人身伤害风险、实验材料的泄漏风险、实验仪器的损坏风险等,实验室的管理负责人员应当详细列举上述的风险形成根源因素。

(二)增进实验室管理机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实践价值如果要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那么最为根本的管理保障前提应当落实在增进实验室的管理机构部门配合协同。在此过程中,实验室的有关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负责机构必须要采取密切沟通以及信息共享的完善措施,健全生物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机构信息交流平台。采取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作为必要支撑,全面提升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三)健全信息化与智慧化的实验室文件管理保障体系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过程将会形成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料,那么必须要通过采用实验室的网络数据库来统筹各个层面的管理信息资料。网络数据库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当得到必要的定期维护,做到全面更新实验室数据库系统现有的软件与硬件基础设施[4]。实验室负责实施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机构人员必须要促进形成更加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在实验室的管理实践中呈现信息孤岛的缺陷,对于生物实验的操作实施过程应当给予严格的监督。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生物安全管理的体系完善建立过程具有长期性,因此决定了实验室目前施行的生物实验安全管理以及运行保障机制应当促进实现相应的优化整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应当包含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排查、文件编制与审查、实验室的空间环境监测等组成要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结构部分必须要促进形成有序的衔接配合关系。为了促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价值,那么现阶段的重要完善思路应当集中于增进实验室的管理机构信息资源共享,采取网络信息化的实验室空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系统。

参考文献:

[1]席超,翟宇,靳溪等.高校院系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04):680-686.

[2]胡薇薇,曹芳红,陈树昶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08):1022-1024.

[3]吴华,李琰,苑丽.新农科背景下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HACCP管理体系构建与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02):59-61.

[4]吴冬冬,王璐,盖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2(21):12-14.


第一作者姓名:曹馨方 性别: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911月  籍贯:河北沧州 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兽医师(中级职称)  单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 邮编:100024

通讯作者姓名:贾锐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97学历:博士研究生  现有职称:副研究员 毕业院校:军事医学科学院  单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