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在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在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

王菁菁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应用于新生儿湿疹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86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57例正常对照婴儿(对照组)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测定,分析食物不耐受与IE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检测3~6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E患儿血液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水平较高,提示其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可见检测免疫球蛋白G有助于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情,其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新生儿湿疹;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新生儿湿疹为变态反应性(变应性)皮肤病,主要原因为对接触物体、吸入物以及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引起。新生儿湿疹属于常见儿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红斑、皮疹、鳞屑、丘疱疹、渗出、水肿、结痂以及剧烈瘙痒等,新生儿湿疹治疗后容易反复,其病程常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阶段常见由于食物过敏而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以及皮肤反应,明确过敏原能够指导新生儿湿疹的临床治疗,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婴儿湿疹(IE)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的皮肤损害,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上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且皮疹反复发作,可影响患儿的饮食及睡眠,严重者甚至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IE病因多样,目前普遍认为和变应性反应有关。大部分研究认为湿疹和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有关,而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具有明显湿疹的患儿其血清食物IgE抗体呈阴性,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为多项阳性。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过敏原免疫球蛋白G测定对新生儿湿疹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湿疹婴儿8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0.3~1.0(0.72±0.41)岁;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且正常的婴儿5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0.4~1.0(0.78±0.35)岁。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2mL,采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ELISA法,设立空白对照孔、标准曲线孔和阳性质量控制孔,对食物过敏原进行半定量检测其IgG水平(U/mL)。

1.3诊断标准

根据检测出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将结果判为4级:<50U/mL为阴性(-)、50~100U/mL为轻度不耐受(+)、100~200U/mL为中度不耐受、>200U/mL为重度不耐受。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例,%)

分组

例数

牛奶

蛋清/蛋黄

大豆

观察组

86

54(62.8)

51(59.3)

38(44.2)

31(36.0)

30(34.9)

对照组

57

17(29.8)

18(31.6)

14(24.6)

10(17.5)

12(21.1)

χ

-

17.36

15.74

8.83

11.27

7.79

P

-

<0.01

<0.01

<0.05

<0.05

<0.05

2.2两组多重不耐受的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检测总阳性率及3~6项阳性率前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多重不耐受的阳性率比较(例,%)

分组

例数

全阴性

1项阳性

2项阳性

3项阳性

4项阳性

5项阳性

6项阳性

观察组

86

5(5.8)

2(2.3)

2(2.3)

30(34.9)

32(37.2)

7(8.1)

8(9.3)

对照组

57

20(35.1)

7(12.3)

10(17.5)

11(19.3)

9(15.8)

0

0

χ

-

8.12

1.98

2.06

9.27

10.81

4.16

4.32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在新生儿湿疹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检测新生儿体内的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医生可以辅助诊断湿疹的原因是否由某种特定过敏原引起。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湿疹的病因,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了解新生儿的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有助于医生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特定的过敏原,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避免接触措施,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通过监测新生儿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湿疹的复发风险。这对于调整治疗方案和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变应性反应相似,但其实有本质区别,前者与IgG有关,而后者与IgE相关。食物变应性反应发病快且症状明显,容易引起重视;而食物不耐受症状隐蔽且发病较慢,不易发现。患者可同时对多种食物产生不耐受,其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长期食用可引起皮肤病、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等疾病。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IgG与IE相关。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湿疹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变应反应性皮肤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而食物特异性IgG在人体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21d,在肥大细胞中的半衰期可达2~3个月,所以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免疫反应缓慢而持久,可能造成湿疹反复不愈。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IE患儿与正常婴儿间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差异,发现IE患儿血清中多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前者的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及3~6项多重不耐受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IE与食物不耐受之间存在相关性。

综上所述,检测免疫球蛋白G有助于明确新生儿湿疹的病情,其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燕,迟磊.食物不耐受与小儿湿疹[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458-460.

[2]耿光庆,王成良,王小芳.西替利嗪糖浆联合除湿止痒汤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5):932-93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