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研单位图书馆服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现代科研单位图书馆服务探讨

(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

要:为科研单位的科研提供服务是科研单位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科研工作要求以及与科研工作者缺乏联系合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科研单位图书馆科研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科研服务所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科研单位;图书馆;服务

0引言

在全球网络化的新型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成为了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就对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1科研单位图书馆为科研服务的现状

1.1 主动服务科研意识淡薄

主动服务科研意识淡薄是目前各科研单位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馆员认为只要做好采编、流通和阅览工作就行了,搞科研是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对如何利用现有文献,进一步归纳、整理和提炼等深层次开发考虑很少。至于针对某一专业甚至某一专业方向的科研服务,馆员往往难以提供。因此,要转变馆员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科研之所想,急科研之所急,强化主动服务的科研服务意识。

1.2科研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科研单位图书馆要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必须提高介入科研的深度和支持力度,在提供资料时,要保证时间上的及时性、资料的广泛性、充分性和准确性。这些科研服务工作的完成是和图书馆馆员的情报科研素质分不开的。由于目前科研单位图书馆中专业人才较少,学历和英语水平偏低,因此在服务中很难满足科研单位科学研究的要求。

1.3 缺乏与科研人员的联系

在科研单位中,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大多分布于各所属的科研机构,而图书馆则相对独立。平时工作中,图书馆馆员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流通阅览服务中,与科研人员的接触较少,缺乏联系及合作。如果图书馆情报人员能够介入就可以为科研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科研工作者与图书馆情报人员还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研究者们不得不抽出时间去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文献查询和检索工作。因此,图书馆情报人员加强与各专业科研工作者的联系已经成为提高科研服务水平的必须工作。

2现代科研单位图书馆服务对策探讨

2.1 主动性服务

面对科研单位的信息需求,工作人应该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需要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简报,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科研服务。

2.2 针对型服务

图书馆要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单位需求。提供特色服务及针对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3 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需要就提供,摆脱传统的服务模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

2.4 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是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变化的,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加工工作自动化、标准化变得简单化。联机网络的建设是人们从单调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果只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加工检索,难以满足客观发展的需要。他们所要求的已不是一般的供应,而是需要有所选择。读者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读者结构和藏书结构。服务的内容已从供应转向选择,图书馆以加工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读者服务为主的时代。一些国家,由于图书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实行合作采购,联机编目和流通服务,繁琐的手工劳动由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完成,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服务模式可以减少重复劳动,节省大量资金,通过联机检索,几分钟可以检索远隔万里的资料,不仅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资源共享。

2.5 多专业、多知识层次的馆员队伍

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学科的文献和具有各种学科知识的读者,服务的内容则从供应转向选择,加上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的工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发表。因此,人员结构应是多层次、多学科,年龄和学历只是有适当的比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信息社会专业知识的掌握者。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对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知识水平,要把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变为终生教育。所以,拥有知识的馆员才能承担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的新任务。图书馆员在专业方面力求于精,并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能尽快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总要求。

2.6 服务网络化

互联网的普及成为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锲机,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上网就能获取世界的种种信息。互联网上的各种综合的图书馆、书城或专业的书屋、书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图书馆资料。利用这些图书资料,完全可能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庞大图书馆。论文发表。这种网络的普及性和便捷性,使图书馆有大量的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满足科研人员的各种信息需求。

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已经出现,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向数字化的阅读方式转变,电子阅览、网络阅览等新型阅读方式将日益普及,各种图书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阅览数字图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方式,而正向听觉的防发展,因为各种“听书软件”还把人们从现代的视觉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们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轻松地享受读书(听书)的乐趣,进行文化的熏陶,感受人类的文明与颈部。

2.7管理科学化

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必须要逐步以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为中心。它一方面起着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实现知识更新和扫盲。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涉及计划、机构、人员、财务、设备等各个方面。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与现代图书馆的水平相差甚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家不可能拨出大量的经费满足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对此,我们要面对现实,但也应看到,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图书馆的现代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

3结束语

总之,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既要顺应时代改革的潮流,又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本馆的实际情况出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任玉梅.加强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职能的探讨[J].晋图学刊,2004,(3):23-25.
[2]朱未霞.关于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80-82
[3]王锡学.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意识[J].理论界,2007(6):264
[4] 张凤巧 苑士涛 加强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9
[5]刘晓梅.浅析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效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4(8):207-210
[6]图书馆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4):7-10
[7]王兆惠.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甘肃科技纵横.2006(3)
[8] 李球,胡风娥.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