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1
/ 2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黄兰

宜春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研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严重创伤;常规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是一种全面整合医疗机构、社会救援机构和科技手段等资源的概念,旨在通过提高急救救援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实现对患者的高品质护理,该种模式强调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智能化管理,提升急救护理的水平和素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中,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设立急诊科室、提供急救技术和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措施,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和及时的医疗处置。同时,医疗机构还负责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为后续救护工作提供依据和经验。此外,社会救援机构也是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负责组织并调度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救护。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平台,社会救援机构能够与医疗机构密切配合,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应对速度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36岁-47岁,平均年龄(42.16±3.2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5岁-48岁,平均年龄(43.28±2.19)岁。所有患者其他方面并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不会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3)患者具备自主意识。

排除标准:(1)患者无法适应试验具体内容。(2)患者存在精神疾病,不便于开展试验。(3)患者存在其他隐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具体如下:(1)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重症医学专家、护士、放射科医师等,共同制定抢救和治疗方案,确保全方位的医疗护理。(2)快速评估与诊断:采用先进的医疗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快速、全面的身体评估和病情诊断,及时了解伤情及内脏损伤情况。(3)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4)创伤止血和伤口处理:建立规范的创伤止血和伤口处理流程,包括局部止血、外科缝合、伤口冲洗等,有效控制出血,防止感染。(5)液体复苏和循环支持:根据患者休克程度,进行快速、精准的液体复苏,并实施合理的循环支持措施,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和功能。(6)疼痛管理和情绪支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并给予心理护理和情绪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促进康复。(7)感染预防和控制:实施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局部伤口护理、抗生素使用合理化、手卫生等,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8)术后康复和转归管理:对手术后重症患者进行全程康复护理和转归管理,包括功能锻炼、饮食营养、康复宣教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25

20(80.00)

4(16.00)

1(4.00)

96.00

对照组

25

15(60.00)

3(12.00)

7(28.00)

72.00

6.897

P

0.04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不满意

观察组

25

23(92.00)

2(8.00)

对照组

25

16(68.00)

8(32.00)

9.675

P

0.03

3.讨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导致急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而一体化模式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患者的各项资料和急救资源进行精准匹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而且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能够实现多学科协作,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协同工作,例如急诊科、手术科、重症医学科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水平,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包括急救医生、护士、放射科医生、手术医生等,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决策的迅速执行。团队成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同时还需要根据严重创伤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多参数监测仪等,进而提高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上述技术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测,提供更及时的救治方案和支持。最后,组建由不同专业的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如心律专家、神经外科专家、创伤外科专家等,共同参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综上所述,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英.一体化急救管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家有孕宝,2021,3(15):267.

[2]邓婵,张敏,兰细香.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6):1036-1039.

[3]伍小云.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2,28(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