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口蹄疫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欧珠

西藏萨嘎县夏如乡人民政府;西藏日喀则市;858600

摘要:近年来,藏区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牲畜传染病的危害性也在增强,若防疫管理不及时,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口蹄疫是常见的牛羊传染病,不但威胁牲畜健康,也会传染给人,正确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藏区养殖业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与广大养殖户共同交流。

关键词:口蹄疫;兽疫疫苗;免疫方案;免疫操作

    口蹄疫又称“辟癀”,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在牛、羊、猪等牲畜中传播,也可通过牲畜传染给人。口蹄疫病毒受气温高低、日照强度等因素影响,呈季节性流行,有一定爆发周期。患病牲畜表现为蹄部、乳头溃疡、水疱,不思饮食、疼痛难忍,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目前,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方式,但部分牲畜在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出现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针对口蹄疫兽疫疫苗免疫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一、优化免疫方案

牲畜免疫方案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区域牲畜流行病学发病情况。

首先,地方兽医站要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本地口蹄疫发病情况,科学规划免疫方案。同时,当地养殖户要主动与兽医站联系,汇报疑似病畜,在兽医站指导下建立免疫程序、防疫计划,有序推进接种工作。从藏区口蹄疫发病数据来看,口蹄疫主要在冬季到来年春季流行,春季后逐渐减少,夏末基本平息,通常由一点、一块向周围扩散,一旦发生就会大流行,一般间隔1~2年、3~5年流行一次。

其次,对于已出现口蹄疫疫情的养殖场,地方动物防疫部门要及时划分疫区、安全区、过渡区,按照区域落实接种工作。此外,做好免疫分工,避免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内交叉流动。

再次,接种前调查牲畜健康状态,部分牲畜在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出现应激反应,如厌食、发烧、精神不振等,因此临产母畜、体质偏弱牲畜不适合接种该疫苗,要选择健康状态好的牲畜接种。暂时不能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的牲畜,要隔离处理,等到能接种时再接种。一般来说,犊牛90日龄后可初次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羔羊在30日龄后可初次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后间隔1个月加强1次免疫,然后间隔4~6个月再次加强1次免疫。经产母牛、母羊应在配种前1个月,配种后5~6个月分别免疫1次。需注意,口蹄疫兽疫疫苗中的双相矿物油、氢氧化铝会影响种牛、种羊精液质量,因此要避开种牛、种羊精液生产高峰期,合理安排免疫时间,可在精液停采后再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且种牛、种羊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要休息一段时间,等待精液质量回升。

二、合理选择和使用疫苗

首先,正确选择疫苗。口蹄疫兽疫疫苗标签上的注意事项是否符合国家兽药相关规定(如生产日期、批准文号、贮存方法、有效期等),并观察疫苗颜色、形态、外包装有无破损等。目前,国内的口蹄疫兽疫疫苗有两大类: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其中,灭活疫苗的使用率最为广泛,口蹄疫灭活疫苗是第三代口蹄疫兽疫疫苗,口蹄疫血清型多,变异快,灭活疫苗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口蹄疫发病,降低死亡率。目前的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呈乳液状,需在2~8℃环境中保存,打开后最好在1d内使用完。运输和保存时要预防结冰和阳光直射。

其次,正确使用疫苗。使用口蹄疫兽疫疫苗前,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疫苗,尤其是要掌握好接种剂量。一般来说,成年牛、羊、猪的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剂量约为3ml/头,1岁以下犊牛、羔羊、幼猪的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剂量约为1ml/头,月龄小、体重低的犊牛、羔羊、幼猪可适当减少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剂量。在实践中,有的防疫人员经常超剂量使用口蹄疫兽疫疫苗,但实际上只要口蹄疫兽疫疫苗没有质量问题,免疫策略得当,就不需要超剂量使用疫苗,超剂量使用口蹄疫兽疫疫苗还会加大牲畜接种后的应激反应。需注意,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剂量也要考虑口蹄疫发病情况,若地区口蹄疫流行严重,就可以适当加大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剂量,以增强免疫效果。

三、规范接种操作

养殖户在接种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断提高接种操作的技能水平。在接种前,仔细检查接种注射器、针头,观察有无针筒漏液、针头弯曲等现象,及时更换有问题的接种用具。使用前先将用具高温消毒10~15min,然后冷却备用。在接种用具选择方面,体重50kg以上的牛、羊、猪可使用14×25针头,体重20~50kg的牛、羊、猪可使用12×20针头。接种时,一般在牲畜耳根后4个手指和颈椎下5个手指的地方肌肉注射,针头垂直进针,匀速注射完毕。禁止飞针注射,飞针注射往往只能达到皮下,不能进入肌肉,还会导致注射部位化脓、结块,甚至坏死。
    其次,接种完后的20天内,禁止给牲畜投喂磺胺类抗生素,以免干扰牲畜体内免疫应答。条件允许时可以用设备定期监测牲畜抗体水平,及时发现携带病毒的个体。接种后的21天,进行采血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其是否携带免疫抗体。


    再次,接种完后,立刻对所有接种用具进行高温消毒,使用后的疫苗瓶及时回收,做焚烧处理。操作人员的衣物、双手、鞋帽也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四、做好接种后观察
    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有可能引起牲畜应激反应,从实践来看,大约有3%的牲畜在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应激反应,因此,在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加强观察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几种比较常见的应激反应进行总结:
    皮肤应激反应。牲畜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约20分钟,皮肤出现痒感,主动用头部、颈部摩擦墙壁、木桩。
    膨胀反应。牲畜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约20分钟,气喘粗重、目光呆滞、乳房肿胀且有乳汁流出。
    颤抖反应。牲畜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约20分钟,肌肉震颤、气喘,在前肢后缘靠近胸部处,后肢前缘靠近腹部处比较明显。
    迟滞反应。牲畜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没有特异性症状表现,但在接下来的1~2天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个别牲畜甚至不进食。
    针对以上应激反应,应进行如下处理:在口蹄疫兽疫疫苗接种后20分钟内,加强牲畜观察,若发现牲畜有以上反应,则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注射时,先皮下注射50%剂量,然后肌肉注射剩余剂量,若效果不明显则联系兽医站、动物防疫部门进行临床诊治。
五、加强接种后的饲养管理
    牲畜接种口蹄疫兽疫疫苗后,短期内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虚弱等反应,需要约2天才能恢复,这是正常的。在此期间,养殖户要做好饲养管理,使牲畜尽快恢复健康。
    养殖户应做好饲养环境管理,调节好养殖区内的温湿度,定期通风,及时清理牲畜粪便、尿液等污染物。还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洗饮水槽、洗料槽等,并做好灭鼠、灭蚊工作。最后,加强营养管理,在饲料、饮水中加入维生素、矿物质,增强牲畜抵抗力。
结语:

当前,藏区养殖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型迈进,区域民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养殖业发展质量,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口蹄疫兽疫疫苗免疫水平,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抵御口蹄疫的流行,达到疫病防控、卫生净化的目的,切实维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促使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聪聪.临海市小型猪场发生口蹄疫的原因分析[J].浙江畜牧兽医,2022,47(6):44-44.

[2]付海超.浅谈口蹄疫免疫接种应激反应的预防与抢救[J].兽医导刊,2020(2):159-159.

[3]曾兴武.牛羊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49-50.

[4]李生珍.接种口蹄疫疫苗对种公牛精液质量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8):48-49.

[5]李永霞,冉学丽.接种口蹄疫疫苗的过敏反应[J].兽医导刊,2020(1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