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3

分析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谭道礼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建筑标准化建设成为建筑工程开展的重要手段。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对于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内容,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以避免因建筑工程材料问题对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以及工程成本带来的影响,为提升建筑工程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取样送检;问题改进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能。根据我国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筑材料在进入市场前,生产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和监督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标准、规范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小型施工企业也逐渐提升见证取样工作的重视水平。为了确保工程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充分了解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程序和流程,以便于及早发现质量问题,并与质监、见证等部门合力解决相关问题。

一、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是指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取样,并将取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这项工作通常由专业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执行。在工程开工后,通常需要施工与监理部门共同制定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相关标准,制定建筑材料的取样计划,明确取样的种类、数量和位置等信息。然后,按照取样计划由专业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或供应商处进行取样。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质监站和检测单位的授权书,并明确见证单位的相关信息[1]。同时,取样的过程中务必保证有见证单位人员在旁见证,做好相关的记录,确保记录的归档。并将样品进行封存和标识,确保样品不受污染和损坏,能够准确识别。在见证单位的监护下,取样人员与施工单位共同将样品送至检测单位,并填写样品送检表格,标明样品的相关信息和要求的检测项目。相关资料需要整理、归档至技术文档,并确保每一份文件都有使用专用章,用作记录和追踪。然后根据检验单位的实验结果,针对不合格情况,联系质监、见证、施工等单位共同处理相关的问题。

二、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资料管理问题

首先,现阶段在一些地区或项目中,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标准,从而导致相关申报资料管理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使相关工作的执行不到位。同时,申报资料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在相关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信息不准确或缺失的情况[2]。其次,在建筑材料供应链的环节中,材料信息的传递不畅可能导致申报资料的错误或遗漏。例如,生产企业未能准确提供材料的相关信息给施工现场,导致材料的批次、规格、数量存在不准确的现象。特别是在申报资料的数据记录和汇总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容易导致资料被遗漏或汇总错误,对相关工作的执行带来影响。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处于大力推行、落实的过程中,不少项目或机构在资料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流程不健全或缺乏监督机制,导致资料的收集、存储和归档等环节存在问题。甚至部分施工企业试图通过故意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申报资料,以掩盖材料质量问题或违规行为。例如,在实践中发现有工地存在两套申报资料管理,一套使用实际的进场申报资料,而另一套则提供非常“规范”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材料,从而导致相关工作很难有效展开。

(二)取样问题

由于施工中的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工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取样人员的操作技巧、主观判断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可能引入偏差,容易导致取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首先,由于施工过程复杂或取样点选择不当的情况,会导致取样位置不准确,从而使取样无法反映整个批次建筑材料的质量状况。同时,见证取样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足够的样品量,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污染或交叉污染。取样的操作规范要求较高,如果取样操作不规范,例如未能正确采集样品或样品被污染,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其次,建筑材料的质量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取样的时机对于反映材料质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取样时间选择不当,例如在材料储存或使用前取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质量状态。此外,取样时应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可靠性。如果取样数量不足,则可能无法全面评估材料的质量特性,产生误导或不准确的检测结果。

(三)复检验证问题

由于复检验证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不少施工单位并不是十分重视建筑材料的复检验证工作。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时间紧迫或成本限制,可能无法进行完全彻底的复检验证,而只能选择部分样品进行验证,从而导致复检验证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批次的建筑材料质量。同时,在原始取样时,样品数量有限时,样品数量无法满足进行全面彻底的复检验证所需,从而导致验证结果的代表性不够,无法准确评估材料质量。此外,复检验证可能涉及到一些更加精细和复杂的检测项目。然而,部分实验室可能缺乏相应的设备或技术能力,无法进行高难度的复检验证项目,从而导致不彻底的验证结果。同时,复检验证过程中对复检数据的处理和解读也可能存在误差或主观判断。不同的实验室或专业人员可能对同一组数据有不同的解读或处理方式,这可能影响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责任界定问题

由于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涉及到多个角色、部门,责任管理的难度较大。首先,责任分工不明确会导致不清楚谁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从而造成责任边界模糊,难以确定具体的责任归属。同时,在建筑材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信息传递不畅也会导致责任界定模糊。当相关方面没有及时、准确地传递重要信息,比如材料质量问题或变更需求等,就很难确定责任发生的时间和责任方。其次,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来自多个供应商或渠道的建筑材料,若无法准确追溯材料的来源,责任的界定就变得困难。比如,材料质量问题产生于供应链的某个环节,责任的界定就需要清楚追溯到相应的责任方,以便于做好事后处理。此外,大型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多个承揽方之间的复杂合同关系,进一步导致责任界定复杂化。因此,需要根据合同条款、工作范围和责任约定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界定。

三、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改进对策

(一)完善进场申报制度

完善进场申报制度,可以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和监管,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首先,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进场使用建筑材料之前,提供全面的申报资料,明确相关材料的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性能参数等信息。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与材料相关的技术说明、安装方法、验收标准等,以便于监督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同时,规定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应主动提供建筑材料的相关信息,并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加强对供应商和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遵守申报义务。其次,建立建筑材料进场申报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明确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实时更新等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明确申报审核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一致性。制定检查和复核申报资料的方法和准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此外,加强对进场申报的监督和检查,通过采样、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抽查,以验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追溯制度,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

(二)明确三方取样确认内容

明确三方取样确认内容,可以增加各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并确保取样过程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也可以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从而共同承担起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责任,为工程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首先,应当明确取样的位置、方法、时间。在取样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共同确认取样位置,确保取样点具有代表性。并在计划表中明确取样工具、取样数量、取样方式等,确保取样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共同确认取样人员的资质及培训情况,确保取样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三方需要明确取样记录、确认、签字和盖章的流程、规范,确保取样过程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并共同约定取样后的存储方式和条件,确保三方取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所有取样内容获得三方共同的认可,以便于进一步共同承担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责任。

(三)执行取样全程记录及唯一标识制度

通过执行取样全程记录及唯一标识制度,可以提高取样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确保取样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建立完整的取样全程记录,包括取样前的准备工作、实际取样过程、取样环境条件、取样工具、取样位置、取样数量等信息,确保全程记录准确、详细,并由相关人员按规定记录。并通过全程录像的方式,全面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升取样记录的可靠性。其次,为每个取样样品建立唯一标识,以确保样品能够被准确识别和追溯。唯一标识中需要明确样品编号、取样时间、取样位置、取样人员等信息;唯一标识可通过打印标签、利用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方式进行标识,确保唯一性和易于识别。同时,建立样品封存和保管制度,确保取样样品在整个流程中不受污染或破坏。对每个取样样品进行封存,并记录封存的时间和责任人。建立适当的样品保管区域或专门的样品存储设施,确保样品的安全保管和易于查找。然后,建立配套的管理文件,明确取样申请、取样计划、实验数据记录等档案,确保这些相关文件与样品的标识相匹配,并保存到工程技术档案中,方便后期的审查和追溯。

(四)建立动态追踪对比制度

建立动态追踪对比制度,可以提高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透明性和可靠性,更好地确保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动态追踪数据库,记录建筑材料样品的基本信息、取样时间、取样位置、取样人员、送检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关键数据。确保每个样品在数据库中有唯一标识,并和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并明确动态追踪流程,确保建立流程的责任人、流程的具体步骤以及流程执行的时间节点等信息的明确,以便于有效明确每个参与方的职责和义务。其次,定期进行对比检查,将已取样并检测过的建筑材料样品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存在样品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如样品记录缺失、误操作导致标识错误等。并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对发现的样品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对于发现的样品标识错误或缺失的情况,追溯相关信息,以核实样品的真实性,及时更正和补充相关记录。此外,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保证动态追踪的记录、对比检查的结果、异常处理结果等内容能够准确、详实的记录,并进行定期的总结和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改进将持续进行。为了进一步提升见证取样送检的规范化水平,应提升建筑材料质量监管的科技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并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念庆.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工作优化[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358-359.

[2]丁爱香.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问题与改进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69-70.

[3]徐卫萍.分析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0+23.

[4]徐志华.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工作方法与改进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6,(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