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2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段发辉

昌吉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尿激酶治疗,实验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总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治疗后30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系统循环出现急性障碍,导致的脑组织和细胞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坏死或软化[1]。目前脑梗死的诊断主要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种方式综合诊断,其中影像学头颅CT以及磁共振(MRI)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的病因通常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及偏瘫等症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有多种方式,包括抗凝、活血化瘀、血管扩张以及手术治疗等,但是临床实际应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溶栓治疗对疏通血栓堵塞,恢复局部脑血管的血流灌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广泛[2]。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8.52±4.33)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6h,平均时间(2.95±0.36)h。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8.31±4.59)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6h,平均时间(2.99±0.40)h。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溶栓后口服阿司匹林,每天200mg,连续使用2周后减为每天100mg)联合静脉滴注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4034,规格25万U),总剂量为150万U,30min内滴注完毕。

实验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基础治疗与对照组一致,使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英 格翰国际公司生产),使用剂量根据体重0.9mg/kg计算使用,使用生理盐水250ml溶解,起始1min内使用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药物1h内静脉持续滴注完成。

1.3观察指标

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30d对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其中包括11项评估题目,每项分为3-5个等级,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发生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反应等情况。

总疗效:采用显效(经头颅CT以及MRI证实血管堵塞部位完全疏通,脑部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经头颅CT以及MRI证实血管堵塞部位部分疏通,疏通率高于30%,脑部血流动力学有所提高,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有改善)、无效(经头颅CT以及MRI证实血管堵塞部位疏通率低于30%,脑部血流动力学无变化,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无改善)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d、治疗后30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d

治疗后30d

实验组

20

28.89±2.63

12.34±3.75

7.15±1.22

对照组

20

29.14±2.81

14.92±3.43

8.24±1.36

t

-

0.291

2.270

2.668

P

-

0.773

0.029

0.011

2.2两组安全性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安全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胃肠道反应

出血

过敏反应

发生率

实验组

20

0

1(5.00)

0

1(5.00)

对照组

20

1(5.00)

4(20.00)

1(5.00)

6(30.00)

χ2

-

-

-

-

4.329

P

-

-

-

-

0.037

2.3两组总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总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疗效

实验组

20

14(70.00)

6(30.00)

0

20(100.00)

对照组

20

8(40.00)

7(35.00)

5(25.00)

15(75.00)

χ2

-

-

-

-

5.714

P

-

-

-

-

0.017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起病急,发展迅速,可在数小时内到达高峰,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因此,尽早疏通堵塞血管,恢复局部脑血管血流灌注,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拯救缺血细胞,减少梗死面积具有积极作用[3]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可通过赖氨酸残基与血栓纤维蛋白结合,对纤维蛋白进行破坏,并且能够减少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使血栓溶解[4]。本研究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分析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溶栓治疗后3d以及30d的NIHSS评分更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可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可明显降低NIHSS水平,促进脑神经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使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石金彪,王五洲,石柯,等.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22,33(5):46-49.

[2] 黎艾,曾小曼,李海,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功能结局及氧化应激表达与功能结局相关性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0):1091-1093,1096.

[3]罗慧敏,何明丰,倪靖怡等.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9):197-200.

[4][1]慕鸿泽,关晓婧,杜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22,28(04):131-132.